一个检查帮老父亲逃离晚期癌症魔掌

六院胃肠镜

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医生,在这个月切身体会了癌症离我们每个人都近的事实,以及李兆申院士“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这一至理名言的真谛。

7月初,高考结束,终于连哄带骗的把小编(某消化内镜中心医生)的教师父亲从老家的小镇里弄来魔都做胃肠镜检查。至于问到原因,主要是从母亲那边听说,父亲最近半年明显消瘦,体重下降明显(6个月下降了接近10kg),而且父亲已经超过了50岁,从来没有做过胃肠镜检查,远远超过了中国指南推荐的35岁的初筛时间。

说来也是一把辛酸泪,作为每周给患者科普做胃肠镜检查必要性的小编,一直没办法说服父亲那中年男人的固执,“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肯定没问题”“家里就没人生过胃肠癌,花这个钱干啥”“你就是在危言耸听,根本没必要做”,说实话,作为高中教师的父亲,说教起来至今我的脑袋都嗡嗡直响,招架不住,直到这次下了死命令,必须高考结束后立即来上海检查,才勉为其难的在母亲的陪伴下前来上海住院检查。考虑到胃肠镜检查的舒适性以及能方便操作医生充分看清楚,小编毫不犹豫的给父亲选择了无痛(静脉麻醉)。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竟然在结肠发现了20余枚0.5-1.0cm的扁平息肉,甚至还在直肠发现了侧向发育型肿瘤(LST),好在小编早有准备,提前办理了住院手续,补充一句,住院能够报销更多的比例(不管是上海还是外地),消化内科日间病房只需要住2-3天就能解决问题。

于是在住院过程中就直接进行了消化道息肉摘除以及LST的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手术十分的顺利,病理结果提示部分高级别异型增生,切缘干净。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已经局部向肠癌转化了,好在发现及时,通过ESD的手术避免了之后的“大刀”。

而胃镜也发现了胃十二指肠的多发溃疡,病理中也提示了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因为HP是胃癌的一级致癌因素,二话没说,挂号看“慢性胃炎内镜诊治专病门诊”,开立四种药物联合的标准杀菌方案,同时进行家人分餐,并且给小编自己跟母亲也查了C13呼气试验,万幸的是小编跟母亲提示是HP阴性,没有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感到十分后怕的小编待父亲出院回家后再次郑重宣教了一次,告诉他必须戒烟戒酒,不能吃辛辣刺激饮食以及红肉类饮食,咖啡浓茶也必须少喝,每半年一次的肠镜不折不扣必须完成,必须定期来“异型增生内镜诊治专病门诊”随访。

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对于这些人必须要重视定期筛查:

1、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具有结直肠癌病史;

2、本人有结直肠癌病史;

3、本人有肠道腺瘤病史;

4、本人患有8~10年长期不愈的炎症性肠病;

5、本人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6、长期慢性精神刺激者;

7、符合下列几项中任意2项者:

慢性腹泻(病程在两个月以上的腹泻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慢性便秘(病程至少6个月以上的便秘);

黏液血便;

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

结肠镜是结直肠癌筛查的金标准,不仅可以发现息肉等癌前疾病,还能在肠镜下治疗癌前病变和早癌。

大肠癌的筛查

筛查的目标人群应该是35-75岁之间。

一、对于普通人群:

①粪便潜血实验为每年1次;

②粪便DNA检测每1~3年1次;

③每5~10年做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

二、对于高危人群:

对高危对象立即作肠镜检查;如筛检出肿瘤,可选择内镜下或外科手术切除,并进行综合治疗;检出息肉,内镜下切除后具体的复查间隔时间,可遵循门诊医生的建议。

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拥有一支优秀的内镜工作团队,拥有多名理论扎实、技术精湛的技术骨干。目前中心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3人,并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的护理专业团队,并且开设了专门的内镜诊治专病门诊和日间病房,针对息肉患者进行长期治疗后随访,建立随访体系,有效预防胃肠癌的发生,竭诚为广大患者朋友们服务。

内镜专病门诊位置:2楼外科15号诊室(周一到周五)

内镜中心位置:门诊大楼15楼(周一到周六)

END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