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蔓荆子
蔓荆子酒与枕头
诸子皆降,唯蔓荆子、苍耳子独升。
小指月在想着这句话,因为爷爷说,凡是独特的药,都要特别重视研究,特别是种子类的药物,你看大部分种子都是往地下掉,这叫本乎地者亲下。
所以种子类药容易直入人体下焦,这个道理在中药世界里头叫做诸子皆降。
可为什么苍耳子跟蔓荆子两味种子类药物,却与众不同,非但不降,反而独升?
苍耳子在前面我们讲过,是发散风寒的,能够把在表之风寒往外升散,而蔓荆子在这里却是发散风热的,能够把在表之风热往外宣散。
苍耳子能通鼻窍,蔓荆子却可以清利头目,这也是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
所以风热感冒,头目不清利用蔓荆子,风寒感冒,鼻塞不通,用苍耳子。
有位大叔经常有偏头痛,严重的话,眼睛都看不清楚,所以原本他是开车的,不得不换换职业,因为长期开车的人,如果偏头痛严重,头晕目眩,就容易出问题。
这大叔吃不少止痛片,也找了不少中医来调,但仍然偏头痛,原本打算安心把这病治好,再重操旧业的,但发现怎么治也难治好。
而且最近还经常颈椎不舒服,整个头顶都像带了个帽子一样,很难受。
他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老先生把把脉后,问了一些情况,这大叔说,我这头痛一吹到风就加重,而且一熬夜也加重,电视看多了也不舒服,整个脖子都酸酸的。
小指月一看这大叔的舌头,舌尖一点红,其他舌苔淡白,看来不是明显的湿阻中焦,那为何头昏重,如戴帽呢?
老先生点了点头说,这脉象浮取有余,偏数,乃肌表有风热,风邪不能往外越,湿热不能往下泻,脑袋乃清明之府,清阳难升,浊阴难降,所以脑瓜子晕沉难受,一动脑就不舒服,记忆力也减退。
这大叔听了点了点头说,是是,我这脑子就记不得东西,好像多想一点,人就打哈欠难受。
老先生接着说,风热头痛用什么效果最好?
小指月说,单味蔓荆子治风热头痛最效。
老先生又说,看这病人以前也没有少吃这些祛风散邪之物,为什么头痛反反复复呢?
小指月也想不明白。
老先生笑笑说,吃药去散风邪,不患风之不去,而患风之复来。
你一天也就吃那么几次药,药效作用的时间是有限的,有没有一种办法,让这病人天天都沐浴在药气里头,却又不用服药,把头脑孔窍打开,让风热疏散出去呢?
小指月一想,我知道了,就用药枕。
老先生听后点了点头说,没错,可以用药枕。
小指月说,可我们上次做的菊花枕都用完了啊?
老先生笑了笑说,上次我们不是采了很多蔓荆子在里面吗,不单是菊花枕能够疏散风热,治疗头晕头痛颈椎不利索,蔓荆子枕更是一绝。
山中蔓荆子非常多,每年都可以大量采收,所以用这来做枕头,更是简验便廉。
然后叫这大叔回去一边用蔓荆子泡酒来服用,一边又制作一个蔓荆子枕头,晚上做枕头之用。
想不到两三年的顽固头晕头痛,颈椎不利索,就用这种小招法,不花分文,搞了半个多月就好了,从此这大叔居然吹着风,也没有再头疼过,于是又重操旧业,原本他都不想换工作了,毕竟各行如隔山太难,迫于疾病无奈才选择转行,现在身体好了,头脑清醒了,不再头晕眼花了,这样再干起驾驶来,就得心应手,不再有后顾之忧。
小指月笑笑说,爷爷,怎么人家用蔓荆子没治好的头痛,你用就能治好呢?
老先生笑笑说,不是说其他医家辩证不准,他们辩证得挺好的,开的方子也不错,但为何头痛反反复复,难以根治。
因为他们只看到药物作用的片刻,没有看到这外用药枕法,使这药力药气能够持续地梳理头颈,而且你晚上整个蔓荆子枕头,还不容易受风冷所伤。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中医药枕保健原理: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使用注意:
1、长期坚持每晚枕用,保健效果更佳。
2、枕巾和枕套要常洗,晒,换。
3、枕心不可洗不可暴晒,可晾干。
《千金方》以一味蔓荆子为末,浸酒服,治头风作痛,亦是内风,非祛散外风之法,其用酒者乃借酒力引之上行,使药力达于头脑之意。轻用一钱五分,重用可至三、四钱。
《本草纲目》曰,蔓荆实,气轻味辛,体轻而浮,上行而散,故所主者皆头面风虚之症。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九)
益气聪明汤
有个退休文员,经常脖子酸,耳鸣眼花,在没退休前,她就经常在办公室空调房里头长期伏案工作。
早就诊断出有颈椎病,医院里去做按摩拔罐,甚至针灸,虽然有所缓解,但稍微疲劳,累一点,各种病症,耳鸣眼花头晕又随着而来。
她就很郁闷,难道这病要伴随我一辈子?
所以她到处寻医问药,因为年龄越大,身体越衰,病重越是加重,畏惧疾病的心理,一下子让人焦虑不安起来,本来退休了,就应该好好享享清福。但没想到这病苦比工作之苦,还难挨。
她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小指月一摸完脉,惊讶地说,爷爷这脉怎么这么难摸,寸关脉都那么沉弱。
老先生点了点头说,没错,这是一个典型的下陷脉。
小指月,下陷脉该怎么办呢?
小指月便说,下陷者,升举之,应该用补中升举之法。
老先生又说,那你想过这脉为什么会下陷吗?
小指月摇摇头,因为知道怎么治病,那是一般医生应该研究的,但知道这病是怎么来的,就需要养生家甚至一些富有哲学思维的医者,才懂得溯源直上,问道根本。
这时老先生说,《黄帝内经》曰,劳则气耗,你这气耗得太厉害了,劳心太盛啊!
这文员点了点头说,老先生说得没错,我天天要伏案工作八小时,眼睛都没有离开过白纸黑字,经常靠绿茶咖啡来提神,刚开始是很精神,可到后来怎么再吃那么多的绿茶咖啡,人都照样不清醒,而且还耳鸣头晕。
老先生笑笑说,绿茶咖啡是提升,而不是补神。不断地把神气往外提,往外耗,总有提完耗干的时候,所以你现在脉势下沉。
小指月听后笑笑说,爷爷,我明白了,就像一些大城市,疯狂地抽用地下水,这带下水被抽干耗干后,这地面就会往下沉,连楼房都在往下沉。
老先生听后点点头说,这下陷之脉势不是一时半刻造成的,生病起于过用,则会是《黄帝内经》最为凝练的疾病观,只有长期过用透支才会造成这种虚极劳损下陷之脉。
这文员听后,关切地问,老先生,那我该怎么办呢?
你说我神耗得厉害,绿茶咖啡是提神耗神,那什么是补神的呢?我想补补神气。
老先生心平气和地说,神无补法,唯清静可以补神。
你别以为普通的物质营养能够补神,这是大错特错,你看那些日日大鱼大肉,吃得肠肥脑满的人,反而神志昏沉,非常疲倦。
这文员不解地问,那老先生为什么说清静能补神?
这时老先生还没有说,小指月便背起他最喜欢的清静经来: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
这文员听着爽脆的童子声,仿佛自己多年的社会经历,以及各类眼耳鼻舌的污染,一下子得到了一种洗涤,这种洗涤不是用水来洗衣服,而是用智慧来除掉心中的垢积。
她边琢磨边说,我这么多年,心都未清过,神从未静过,每天好像都没有为我自己活过。
甚至这大半辈子以来,都不知道什么叫快乐,什么叫安宁,今天我听到了心灵快乐之道,我回去后要好好放松一下,不要再去担那么多的俗务了。
老先生问,你不是退休了吗?
这文员笑笑说,名义上退休了,可单位上很多事情,领导还看重我,还让我操心去干。
老先生笑笑说,你这是名退而心不退啊,你如果换过来,心退,即使名不退,那照样快乐清静,终日俗物纠缠,终日可以清静逍遥。
这文员听后,好像有所领悟,发现了一扇智慧之门。
她觉得自己一直都做得不够,不是因为事情没有做好,而是因为自己的心没有调伏好,因为事情她总是做得尽善尽美,而心灵却从来都是七上八下。
老先生看透了这点,便说:
心若浮躁,当安心向下。
息心便息病!
这文员听后,豁然开朗,茅塞顿开,非常有礼貌地向爷孙俩鞠了个躬,然后老先生说,指月啊,为什么下陷的脉病人容易头晕眼花耳鸣呢?
小指月马上背起《黄帝内经》来说:
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肠为之苦鸣。下气不足,则乃为痿厥心悗......
老先生笑笑说,所以不是所有的头晕耳鸣,都是肝阳上亢,像这种上气不足的,你越用平肝潜阳,越往下压,它越没气,所以碰上脉势下陷的,即使是血压高,也要敢于用升提法,不要被病象所迷惑。
小指月听后点了点头,老先生接着说,那就用含有蔓荆子,能够清利头目的益气聪明汤。
随后小指月把方歌背了出来:
益气聪明汤蔓荆,
升葛参芪黄柏并。
再加芍药炙甘草,
耳聋目障服之清。
这文员把益气聪明汤带回去后,连吃了七剂,脑子一天比一天清,中气一天比一天足,七天吃完,耳鸣眼花,都大为减轻。
叹未曾有。
小指月说,爷爷,为何这益气聪明汤,有这么好聪耳明目的效果?
老爷爷说,这里头不单有蔓荆子在起作用,而是整个方子众药和合共同起的作用,它能够通过黄芪、人参、甘草,把中气一补,升麻、葛根,把下陷的气机一提,还有蔓荆子把痹阻在头面九窍的邪风一发,这样邪去则九窍自通,气足则头脑气血充满。
所以耳聪目明,中气自足。
随后小指月迅速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本草新编》:蔓荆子,佐补中药以治头痛最效,因其体轻力薄,藉之易于上升也,倘单恃一味,欲取胜于俄顷,则不能。
这蔓荆子在含有黄芪、党参的益气聪明汤里头,它就像骑在马匹上一样,下面有中气一托,蔓荆子在上面一发,一下子如同腾云驾雾,使清阳出上窍,自然耳聪目明,记忆力减退之症顿消。
23、柴胡
往来寒热,小柴胡汤主之
有个七岁的娃子,这几天都不太肯吃饭,偶尔还发热,每天都会有一两次,热过后,又像正常一样,他父母以为得了什么怪病,因为这娃子发热的时候,都有点昏不知人。
于是就向学校请了几天假,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老先生说,往来寒热。
小指月说,小柴胡汤主之。
老先生又说,脉弦。
小指月说,弦主肝胆病。
老先生又说,娃子伤食,不肯吃饭。
小指月说,木不疏土。
老先生点点头说,回去就用小柴胡冲剂吧!
这父母说,就这么简单吗?小柴胡颗粒不是治感冒的吗?我这娃子可不太爱吃饭啊!
老先生笑笑说,饿饿他就爱吃饭了,不给他零食,他就爱吃主食了。
这父母听后就按老先生所说的招办。
吃了两天药没有再出现每天的发热了,而且这两天吃得清淡少油盐,也没再吃零食,这娃子饿得如狼似虎,看到什么都想吃。
这父母看了后,笑笑说,娃子的病还是大人的病,大人的病是病在管观念,错误的观念会导致孩子病痛的身体。
所以身体的素质,是你观念正确与否的体现。
所以当身体出现不调时,要多反思饮食观念有没有出问题,只有拔掉竹竿,才能从根源上去除影子,所谓的病痛,不过是不良观念在身体向上的投影而已。
然后小指月在笔记本中写道: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小柴胡汤主之。
《医学传灯》曰,伤食而用柴胡,以其能升少阳之气也。
小柴胡汤止咳胜千金
有个妇人,乳腺增生多年。
每次月经来都要胸胁胀满,最近不知是不是晚上吹空调太厉害,总是吹到风就咳嗽,先是白天咳,后来晚上也咳,咳到难以睡好觉。
于是她就先不管乳腺增生,要先治好咳嗽,不然连正常工作都难。
她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伴随着阵阵咳嗽声,老先生问,指月你听到什么呢?
小指月说,我听到肺的声音咳嗽。
老先生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是何脏咳嗽呢?
小指月就摸起脉来,他疑惑地问,怎么咳嗽这个肺脉,并没有独大,而这个左关脉却独大呢?
老先生说,你问问她是否有乳腺增生或胆囊壁毛糙?
这妇人惊讶地说,都让你看出来了,我现在是想治咳嗽,乳腺增生胆囊炎,我都有。
老先生笑笑说,中医治病是五脏相关,生病的地方不一定是病根所在,就像南瓜它结果在一边,而根必定长在另一边,因跟果,时常都不是在同一处的。
这病人听后点点头说,不知怎么这几天特别郁闷,越闷咳嗽就越厉害,搞得我都不想呆在家里,就想出去散散心。
老先生笑笑说,各随其所欲而治之。
你想去散散心,是因为你有肝郁在前,所以你有这个欲望,就像人渴了想喝口水,饿了想吃碗饭一样。
这妇人听后点点头说,真是这样,我饭后到公园去转几圈后,却是发现更舒服了,但还是没有把咳嗽治好,这几天也吃了不少止咳糖浆,还买了最好的念慈庵。
老先生说,你这不是体虚咳嗽,而是气机郁滞咳嗽,治法完全不同。
小指月说,体虚咳嗽,虚则补之,可以用膏方来滋养,或者糖浆来濡润。
气机郁滞咳嗽,郁者达之,就要疏理气机。
然后老先生根据她左关脉弦硬,就给她开了小柴胡汤。
小指月疑惑地问,要不要加减呢?
老先生说,原方即可,有是证,用是药,方正对应,其效立定。
果然第一剂喝上去,就不咳了,胃口开了,喝完三剂药,老觉得腋下满胀的,居然放松了。
小指月琢磨这个方子,琢磨了好久,说,爷爷,这里面没有特别止咳的药啊!
老先生笑笑说,小柴胡汤止咳胜千金,对于肝胃不和,气郁而咳,这小柴胡汤是特效的。
小指月又问,通过疏肝来治理咳嗽,一般的医家都不知道啊!
老先生说,肝主疏泄,它不单疏泄肝脏的气机,周身的气机,五脏六腑的气机,它都能疏泄条达。
小指月听后点点头,这病人是肝肺气郁,借木郁达之来去理顺肝肺气机,所以才用小柴胡汤。
老先生笑笑说,《黄帝内经》曰,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
小指月惊喜地说,我明白了爷爷,原来用理顺肝气来调肺,古籍中早有记载,肝主风,肺为人体天空之云朵,如果肺气郁闭,如同乌云盖顶,这时清风徐来,吹开乌云,重见晴天,肺气晴朗,其咳自愈。
通气散治气郁耳鸣
有个老阿婆她跟邻居吵了一架,耳朵嗡嗡作响,她以为过几天就会好,想不到一周过去了,不单不好,还加重,甚至一边的耳朵听不到声音,这可急坏了老阿婆。
真是吵架没占到便宜,又惹来一身的病。
老阿婆越想越急越气,这样耳朵就闭得越厉害。
这可怎么办呢?
难道从此就听不到家里人说话了吗?
医院,而是先上竹篱茅舍找老先生,老先生笑笑说,不聋不哑不做老人。
这老阿婆把耳朵凑近去说,啊,你说什么,我听不清楚。
老先生笑笑说,算了,没法跟你沟通,这脉象怎么样啊?
小指月说,脉象弦硬得很。
老先生又说,这个耳鸣耳闭,该怎么办呢?
小指月说,肾开窍于耳,应该补肾才对,但奇怪,这肾脉一点都不虚。
老先生点点头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以为肾开窍于耳,就只会用补肾来治耳朵的病,万病都要分虚实,虚实如果不明,理论再完整完美,都没有临床实效,效象空花镜月一样。
小指月点点头说,那爷爷的意思是,弦硬的脉,还是要从肝胆论治咯。
老先生点点头说,从气上得的,还得从气上消,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这老阿婆看到爷孙俩在交流嘀咕,自己却听不清楚,很是着急,她大声地说,大夫啊,快给我治病啊,我等着要回去呢?
老先生知道她着急,也知道她听不清楚,便在纸上写道,戒急躁戒怒。
然后说,你能做到吗?做不到这病就别瞧了。
这老阿婆就是急躁怒,看病几分钟的事情,她都等不了。
这三个字直接就刺中了老阿婆最明显的脾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讲到改脾性,谈何容易,所谓脾好医,气好医,脾气不好医,你若能理顺脾气,降伏急躁烦,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啊!
然后老先生便说,指月啊,你看通气散还有没有?
小指月说,有啊,昨天我还备好一大罐。
老先生笑着说,就给她点通气散吧!
这老阿婆把药拿回去吃,一吃耳朵就通了。
她很高兴,但也没有得意忘形,没有忘记老先生那戒急戒躁戒烦这三戒。
因为老先生跟她说,下次再因为急躁烦跟别人吵架,引起耳鸣耳闭,这喝药就没效了。
这老阿婆怕真的耳鸣耳闭,经过这吃后,她想跟别人吵时就懂得收敛收敛了。
小指月,为什么通气散用柴胡、香附、川芎呢?
怎么治耳朵的药,尽是些梳理肝胆气的。
老先生笑了笑说,你看这胆经、肝经是怎么走的呢?
小指月看了下针灸铜人说,肝经布胸胁,上巅顶,胆经走人体侧面,绕耳朵,肝胆又相表里,我明白了,肝胆经堵塞也会引起耳鸣耳闭。
通开肝胆经,就等于打开耳窍,把弦硬的脉象一松解,就像打开窗户一样,可以听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老先生点点头说,现在人都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生气就是在自己闭自己的气机,就是拿别人错误来惩罚自己。
每生一次气,就相当于把自己的经脉打乱,让气机郁滞,就像把门关上,你能听到外面多姿多彩的鸟语虫鸣吗?
所以人们不是需要治耳鸣的药物,医耳闭的汤方,而是要懂得过一种,少生气少着急,少燥火的生活。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医林改错》:通气散疏肝理气,治肝郁气滞,耳聋不闻雷声。
柴胡、香附、川芎三味研末。
胁痛用柴胡
小指月开始复习那些常用的引药歌诀,他一边摇着头,一边说,头痛用川芎,壁痛用桂枝,胁痛用柴胡,胃痛用元胡,腹痛小茴香,腰痛用杜仲,膝痛用牛膝......
药非引使不至病所,兵非向导不达贼境。
每一味药都有它独到的作用范围,所以熟悉药物在人体如何行走,对于一个医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又有一个抑郁的女孩自,两边腋下胀痛,连饭都吃不下,她母亲陪她过来看病。
老先生问,怎么回事呢?
这小女孩默不作声,神情呆滞,不想回答。
这母亲说,我女儿前段日子跟她男朋友分手了,到现在整天关在屋里,哪都不去,叫她吃饭不想吃,一直都在瘦,我们看了都揪心。
老先生笑笑说,你知道为什么我这茅舍里面不养花吗?
这女孩子有点不解,怎么老先生不问病,问花呢?
接着老先生自问自答说,房子里的花长不大,没有阳光没有风,没有蝴蝶没有蜜蜂。
我以前在茅舍里面养了几盆最漂亮的玫瑰,发现都凋谢得快,我一把它们移到茅舍外面去,开得比什么都灿烂,在茅舍里面,花再香,蝴蝶蜜蜂都不肯进来,在茅舍外面阳光下,最平常的花朵都有成群的蜜蜂蝴蝶上来观赏。
这娃子听后若有所动,老先生说,你不走出去,没有人会理你,你走出去,整个世界都看好你。
这女孩子听了后,微微一笑,好像想通了些什么,老先生知道时机已成熟,说道,错过了蝴蝶,你还有蜜蜂,人生总不能因为一个绊脚石,就不往前走,踩过去,阳光大道正迎接着你。
这女孩子听了后,舒心地笑了说,爷爷,我知道怎么办了。
老先生听了点了点头说,指月,柴胡疏肝散。
小指月随口将柴胡疏肝散方歌背了下来:
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这样边背边写,一首疏肝行气解郁的方子就出来了。
这母亲看了闷闷不乐的女儿,居然舒心地笑了一下,就像沉寂的死水,居然泛起了阵阵波澜,富有点生机了。
她知道来竹篱茅舍来对了,果然这胸肋胀满,不爱吃饭的抑郁证,三剂柴胡疏肝散下去,又还她一个爱说爱笑的女儿。
小指月就说,爷爷,这柴胡疏肝散解郁,为什么她吃后胃口也打开啊?
老先生笑笑说,柴胡能于顽土中疏理滞气,如同板结土壤里头,种上树木后,土就变得疏松有生机。
小指月点点头,难怪爷爷用解郁方可以恢复脾胃健运功能,然后小指月就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证治准纪》引《医学统旨》柴胡疏肝散。
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陈皮、川芎、香附。
疏肝行气,活血止痛。凡肝气郁滞证皆可用之。如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者。
肛门脱垂与柴胡升提清气
有位老爷子七十多岁,大便完后,肛门经常要脱下来。
这该怎么办呢?
经常还得用手把它送回去,这样久而久之,让老爷子都觉得很不耐烦。
他就到处找医生,很多医生都摇头说,药不能治衰老病,人老了不是药物能够挽回来的。
就像嫩草施肥,就会长高,但枯木你肥再好,它也很难再吐嫩。
这老爷子叹叹气说,难不成我这脱肛要脱到肠子都流出来不可。
于是他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老先生把完脉后也摇了摇头,这老爷子早就料到什么结果了,所以说我这病很难治吗?
老先生说,难易相成,找不到药时,竹篱茅舍你都开不了,找到药时,钢筋铁门,一个小娃子都可以打开。
这老爷子听了后,眼睛都露出点光芒,听这话,他有了点信心,照这样说这病还是有得一治的。
老先生说,老年人体虚气弱,饮食很重要。
这老爷子点了点头说,我也知道,所以什么最有营养,我都买来吃,我从不吝啬吃的,而且家里从不缺乏营养品保健品。
老先生笑笑说,那你这样吃管不管用啊?
那老爷子摇了摇头说,管用的话,我就不用来这里了。
老先生又笑了笑说,既然不管用,那你为什么还那样吃呢?
这老爷子听后一愣,倒没想过这问题。
老先生说,你这病应该重新树立一下饮食观。
这老爷子说,饮食观?我倒从没想过。
老先生说,吃素!
老爷子说,这样会不会营养不够?
老先生又说,而且只能吃到七分饱!
老爷子更是疑惑地问,七分饱,不就是更饿更没有力气?
老先生笑笑说,你是想听我说的话去治病,还是听你的自己的想法,保持老样子呢?
这老爷子听后说,我来这里当然要听你说的,把病治好啊!
老先生又说,那就行,我交代你的两点都知道吧?
这老爷子不是个傻瓜,便说,不就是吃素跟吃七分饱。
老先生说,指月,脉势下陷,中气不足,肛门脱垂怎么办?
这时指月说,用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使气往上提,肛门往内缩。
然后一张补中益气汤的单子就开出来了,这老爷子久病识医,便摇了摇头说,大夫啊,这汤方我吃了没效果,每个医生都给我开过,这里头的几味药我都能背了,黄芪、党参、甘草、柴胡......
这几味药老爷子真的顺口背出来,看来他所言非虚。
老先生看后笑笑说,指月再加一味枳壳30克。
小指月一愣说,爷爷,这肛门都往下垂脱了,脉势都还没有起来,怎么用这枳壳下气呢?这样会更没气的。
老先生笑笑说,欲升先降,下的是浊气,升的是清气,下的是肠道的滞气,升的是脏腑的元气。
小指月听后,若有所悟,这时老先生便在补中益气汤的第一味黄芪那里,用上了一百二十克,然后对老爷子说,这样大剂量的黄芪你吃过没有,这老爷子摇了摇头说,医生最多给我开过五六十克的黄芪,我从来没吃过超过有一百克的。
小指月也一愣说,爷爷,怎么大剂量,那可要一大包啊!
老先生笑笑说,欲起千钧之石,必用千钧之力,中药不传之秘在于剂量。
这老爷子听老先生说得振振有词,想起来可能这老先生见多识广,说不定还真是这样。
看看那升降机,如果电力不够,那你也升降不起来,还得量变才能质变。
你用三十斤的力,想提起五十斤的包,你用十次你也提不起,你用五十斤的力,一次就把包提起来了。
果然这老爷子吃了七剂药后,大便顺畅,肛门不再脱出,他高兴得不得了,以前老要用手把肛门送回去的,居然省了这个烦恼,而且人吃了特别有劲,吃饭也香,大便也畅,人生真是没有病痛最快活啊!
小指月不解地问,爷爷我看你为何只用5克的柴胡,黄芪用到克那么大剂量,才配5克的柴胡,老先生点点头说,指月,医家必须要细心,却是你看到这方子的不同之处。
柴胡用于解表退热的小柴胡汤里头,一般都要用到15克、20克,甚至更大剂量。
而用于疏肝解郁的逍遥散里头只用到8到10克就足矣。
如果用到升提清气元气的补中益气汤里头3到5克就恰到好处。
小指月听后点了点头,原来这里头还有剂量之秘,小剂量的柴胡升提气机,中剂量的疏肝解郁,大剂量的解表退热。
不知道的话,都佷容易弄反了,所以即使知道名方,也用不出名方的效果。
然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上记道: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剂量,传方传药不传剂量等于没传。
陈士铎曰:或疑柴胡用之于补中益气汤,实能提气,何以舍补中益气汤用之,即不见有功,意者气得补而自升,无藉于柴胡耶?曰:柴胡提气,必须于补气之药提之,始易见功,舍补气之药,实难奏效。盖升提之力,得补更大,非柴胡之不提气也。
或疑柴胡用之补中益气汤中,为千古补气方之冠,然吾以为柴胡不过用之升提气之下陷耳,胡足奇。此真不知补中益气汤之妙也。补中益气汤之妙,全在用柴胡,不可与升麻并论也。盖气虚下陷,未有不气郁者也。
惟郁故其气不扬,气不扬,而气乃下陷,徒用参、归、芪、术以补气,而气郁何以舒发乎。即有升麻以提之,而脾胃之所,又因肝气之郁来克,何能升哉。得柴胡同用舒肝,而肝不克土,则土气易于升腾。方中又有甘草、陈皮,以调和于胸膈之间,则补更有力,所以奏功如神也。是柴胡实有奇功,而非提气之下陷一语可了。使柴胡止提气之下陷,何风药不可提气,而东垣先生必用柴胡,以佐升麻之不及耶。夫东垣先生一生学问,全在此方,为后世首推,盖不知几经踌度精思,而后得之也,岂漫然哉。
24、升麻
麻疹与升麻
每年春夏之交,都会有一些孩子换上麻疹,如果及时治好,一般一辈子都很少再患麻疹。
一次得病,就获得终身免疫,如果治不好,或者没来得及及时救治,就可能有生命之危。
这段日子,天气非常沉闷,爷爷便提前跟小指月说,升麻还够不够啊?
指月说,放心吧爷爷,上次我们特别在秋天挖了很多,到现在还放在阁楼上面的药袋子里。
爷爷说,可以把它们放下来了,最近应该会用得很多。
然后小指月当当就上阁楼去了,在竹篱茅舍药物的待遇总是最高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最干爽的阁楼,就是放药的最好地方。
爷爷从小指月很小时就一直教小指月要爱护药草,如同自己的朋友。
小指月问,为什么呢?
老爷爷笑笑说,君使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胸,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仇寇。
你只有爱护药草如自己兄弟手足,那么你才能够充分得到天地药草的帮助,才能够把它们最神奇的功用发挥出来。
所以小指月在爷爷的教导下一直非常爱护药草,如果天气潮湿,这些药草要搬上阁楼通风透气之处,不然佷容易发霉。
爷爷跟小指月说,发霉的药切不可用。
小指月跟爷爷说,为什么有些虫蠹的药你都用呢?
爷爷笑笑说,你看豆子有些地方被虫蠹了,你拿在太阳底下一晒,这豆子还可以吃,药也是一样,蛀药不蛀性,但发霉就不同,整个药性都变了。
这时外面有个大妈抱着她的一个三四岁的娃子进来,这娃子用布包住了头,这是怎么回事呢?
老先生看了后说,指月啊,你先在那边窗下看吧,这病人你就不要靠近了。
小指月有点不解,但见爷爷这么庄重地说,也不敢多问。
爷爷说,这娃子出这红疹子多久?
大妈说,昨天才刚刚出,所以我赶紧抱过来。
老先生点点头说,还好是来得及时,发麻不及时治,问题就大。
这大妈又说,这娃子怎么老是咳嗽,想要喝水,身体也有些发烧?
老先生摸了摸这娃子的头,点了点头,说,这是疹毒初起。
然后又看了他舌头,娃子不肯把嘴巴张开,老先生就用主板把他撬开来,趁着他哭的时候,便用不到一秒的时间扫过他的舌头,果然舌红跟脉象浮数是相应的,果然疹毒在表,当发不能发。
然后老先生便说,指月啊,你去把配好的升麻葛根汤哪几包来,然后顺便在家里熏雄黄艾条。
小指月把药包丢过来,老先生交给这大妈说,赶紧拿回去熬汤给这娃子喝,等这疹子像汗一样出来后,身体就顺了,这大妈点了点头,千恩万谢。
老先生说,不要那么客气,你吃这药,可能这疹子会出得更多,但不用怕,几天后疹子就会退去。
这大妈拜谢而去。
果然一周后,这大妈到外面耕地时,路过竹篱茅舍才上来道谢说,吃了这药娃子出了不少疹子,疹子一出来,就不闹了,过几天就好了,我也遵循老先生说的,这十天都给娃子吃素,绝对没有沾半点鱼腥肉蛋。
小指月第一次看到麻疹,真的有点鸡皮疙瘩都起来。
他第一次听到要这么严格遵守清淡素食的规定,爷爷除了对付特别的一些癌症肿瘤,要病人严格素食外,一般的疾病都只是要病人少吃荤多吃素,最多也就晚上叫病人吃素,想不到这个麻疹,爷爷不单不让吃肉,连油都不让放,纯是喝些清粥。
小指月有些不解地问为何?
老爷爷笑笑说,指月你不知道这麻毒的厉害,如果麻毒不能顺着肌表出来,它逆回脏腑,随时患儿都有生命之危。
所以在生病时饮食应该相当清素,这样好让疹毒无阻滞无障碍地排出体外,你稍微吃些油腻黏滑肉蛋之品,汗水都出不透,黏黏的,这疹毒怎么能很好地透发出来呢?
这小指月点了点头道,爷爷,原来还有这层考虑啊,难怪别人说爷爷用普通的方子都有效,不是因为方子高明,而是爷爷非常懂得饮食方面的禁忌,还有养生方面的要求,特别是这个麻疹的娃子,爷爷再三交代,要在房子里面好好呆着,不要吹到风。
老先生又说,指月对于这类急性的传染病,医者要如临大敌,如履薄冰,对于平常的小病,也不能掉以轻心。
小指月听后,大受感触,他不知道为何爷爷叫他跑到窗口下,爷爷却自己看病,这是为什么?
爷爷说,你这年纪最容易染上疹毒,我是不怕的,其实你也不怕,因为只有肺胃有积热,这外来的麻毒很快就进来,你如果肺胃没有积热,平时饮食清淡,没有那炸药,导火线怎么导也引不爆啊!
小指月点点头说,难怪爷爷这几天又煲上金银花茶让我喝,就是不让身体肺胃积热,这样一些风热毒邪就作乱不起来。
随后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写道:
升麻葛根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升麻、葛根、芍药、甘草,四味药组成,专门解肌透疹,是治疗麻疹初起,或发而不透,或未发的基础方,但见舌红脉浮数,皆可用之。
疹为阳明热毒,向太阴肌表透发的过程,中医是遵循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道理,用升麻、葛根来直接提阳明毒疹外达,芍药、甘草调气和血解毒。
麻疹一要忌食鱼腥蛋奶。
二要慎风邪。
撤薪加水开盖与清胃散
有个大汉,拖着腮帮子,皱着眉头,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他痛得大气都不敢喘,老先生问他,怎么样呢?
这大汉说,大夫,我牙真的很痛。
老先生问,痛得多久了呢?
大汉说,三天。
小指月叫这大汉张开嘴巴来看,这大汉痛得嘴巴都有点张不开了。
右边的牙龈肉,既红又肿,肿到外面腮帮子看起来都偏大。
老先生说,暴痛属什么呢?
小指月说,暴痛属实,久痛隐痛属虚。
老先生说,再看看脉象。
小指月看了后说,脉数,脉证相符,是阳明胃热。
老先生又问,何以见得是阳明胃热?
小指月说,足阳明胃经,循鼻子到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从腮帮子入下齿,所以牙龈肉乃阳明经所主,阳明胃肠又主肌肉,所以肌肉肿毒,总离不开阳明积热,这牙龈肿痛是胃肠积热循经上攻所致。
老先生听后点了点头说,那就用清胃散吧!
小指月边背方歌边写:
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
或加石膏清胃热,专治牙痛与牙宣。
老先生说,把石膏也加进去,清阳明胃热更强。
两剂药下去,这壮汉又恢复了生龙活虎。
小指月觉得这人生真是太奇怪了,病的时候,好像一阵风都能吹倒他,痛得没完没了,万世都干不了。好的时候,谈笑风声,又龙精虎猛。
一个小小病痛居然能让一个壮汉屈服,而一个小小的药方居然又能够让这病痛云消烟散。
小指月又说,爷爷为什么阳明积热不纯用泻火,还要加点升麻呢?
老先生笑笑说,升麻本身能清热解毒,它又可以升散透发,宣透郁遏伏火,所以高处之火热可以用升麻火郁发之。
清胃散里头,黄连得升麻,泻火不凉遏,升麻得黄连,散火而不升焰。
小指月听后点了点,原来这升降相配,就是既要釜底抽薪,清热的解读,也要锅内开盖,透发热气啊!
老先生笑笑,默许地点了点头。
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治牙龈的一包肿痛,看起来又红又热,用这清胃散富含三大理法,开盖加水跟撤火。
这牙部肿热,就像烧红了的滚水一样,牙龈肉虽然在上面,而热却是从下面阳明胃肠经蒸上来的。
所以要让这锅水迅速凉下来。
第一通过黄连、石膏直接清胃肠积热,就像清里釜底的薪火一样。
第二用生地、当归、丹皮来增液凉血,就像往锅中加水一样,加点凉水下去,沸腾之势就减轻了。
第三你想要水凉得快点,一定要把锅盖打开,不然越焖越热,这时通过升麻,直接揭开阳明锅盖,这样盖子打开,热势就能透发出来。
所以三管齐下,锅中的水由沸腾之势,佷容易就转为清凉。
而人体鼎沸疼痛难耐的牙火,也很快好过来。
所以清胃散,不仅用于治疗牙周炎,胃火牙痛,一切咽喉肿痛,口舌生疮,三叉神经痛,只要是胃火上攻,脉数口干或口臭者,皆可用之。
大剂量升麻解百毒
有个大学生,因为一次春游,跟大伙儿一起烧烤,他本来就很少吃烧烤的,那天大家非常兴奋,而且玩得非常尽兴,本身就有点劳累汗多口渴,身体因为大量出汗,就像干柴一样。
这时大家居然到烧烤场里头,围炉烧烤,一个鸡腿一个鸡腿地吃,看起来很尽兴,很快意,殊不知一边回来一边咽喉就开始沙哑,他以为没什么,就有点咽炎,想不到一回到家,居然说不出话。
第二天早上痛得连粥都喝不下,赶紧请假。
他父母是个中医爱好者,所以第一时间就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小指月一用电筒照,发现这扁桃体重得非常厉害,食物吞下去都有些困难,而且还有点化脓了。
这么厉害的扁桃体发炎,他还是第一次见,而且现在病人还有些发烧,看起来有点难搞。
这可不是用平常治扁桃体的药物能够搞的定。
这大学生用手也指着他的牙齿,原来牙齿周围也红肿。
老先生说,指月你看到什么?
小指月说,我看到上焦心肺热毒亢盛,因为他双寸脉数大。
老先生又说,还有呢?
小指月说,舌红少苔,阴伤得厉害。
除了肺中毒热,还有一派阴液耗伤,如果阴液不是耗伤得那么厉害,这毒火不会如燎原之势,因为自身之阴津能够济自身之火热,身体是可以自救的,自己救济不了自己,说明体内阴液,确实亏耗得厉害。
老先生点点头说,没错,站在阴阳的角度来看病,这个病就显得不太复杂了,这是个典型的阴伤阳亢的表现。
所以你仔细地摸他的脉,虽然上焦浮数,但沉取还是比较细的。
小指月说,我明白了,滋阴降火,清降上焦。
老先生点了点头,那就用养阴清肺汤吧!
小指月说,这不是治疗白喉的特效方吗?
老先生说,但见阴虚火热,不论白喉,扁桃体发炎或牙肿,皆可用之。
然后老先生在方子里头还特别加了一味升麻30克。
小指月更不解了说,爷爷,这升麻如果火郁发之,应该用小剂量3、5克,怎么爷爷用大剂量30克,是不是写错了。
老先生笑笑说,小剂量升麻是升举阳气,或透发郁火,但大剂量的升麻,却可以直接清热解毒,可以作为一味力专效宏的解百毒药使用。
这时小指月点了点头说,原来如此,《神农本草经》曰,升麻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
老先生又点头说,这解百毒,辟温疾障邪,用的必是大剂量,小剂量如同杯水车薪解不了,大剂量可以直接败毒下行,这正是升麻不同凡响之处。
果然这三剂药下去,第一剂,高烧退,第二剂,咽喉肿痛消,第三剂吃东西没哟苏障碍。
从此这大学生就不敢再劳累的时候,吃煎炸烧烤。
为什么现在那么多咽炎扁桃体发炎的患者,大家都是疲劳或熬夜以后,又吃了煎炸烧烤之物,所以火很快就点起来,你如果休息睡眠好,体内津液充足,吃点煎炸烧烤没什么,可如果最近经常疲劳汗出,熬夜劳倦,那就要多喝些稀粥来养身体的津液,不然身体很快就被榨干耗尽。
所以说不是煎炸烧烤,引爆你身体的火毒,煎炸烧烤只是导火线,你身体如果没有炸药,这导火线是引不爆的,如果没有津伤液亏在前,这火怎么也很烧成燎原之势。
所以大家到外面旅游旅行,或者出差,不要贪一时口快,就专挑那些特色食,又香又脆的东西来吃,这样吃得咽喉火毒上扰,肿痛难受,反而得不偿失,乐极生苦。
这时小指月在小笔记本中记道:
《仁斋直指方》曰,喉痹作痛,升麻一味煎汤,治胃热齿。
《肘后方》曰,升麻用于卒毒肿起。
大剂量地运用升麻,可以把它清热解毒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可以解百毒,在一些病毒性肝炎里头,只要是热毒亢盛的,都可以用这一个经验。
25、葛根
采葛根中的对话
葛根就是葛藤的根,这葛藤在山谷里到处都有,每次小指月跟爷爷入山采药,都会挖一些出来,如果挖到大葛根,真是扛都扛不回来,最大的葛根可以向大腿那样粗,甚至比大腿粗的都有。
长长的根直接钻到地下数米,而且它的根须可以像旁边延伸到十几米以外,正因为强大发达的根系,才能够把四面八方的水气吸纳过来,然后源源不断地往高处供养。
老爷爷指着这葛藤说,指月你想到什么呢?
小指月说,我想到藤类能通络,所以葛根应该可以治痹痛痹症。
老爷爷笑笑说,《神农本草经》上说葛根主诸痹就是这个道理。
小指月说,原来《本草经》上早有记载,我只知道《草药歌诀》上说,软藤横行经骨间,这些软藤类的药物,如葛根、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它们都能疏通经脉,治疗各类经脉痹阻引起的风湿痹痛。
老爷爷又说,除了以藤类通经络,你还看到这葛根有什么特点?
小指月看着葛根入神说,爷爷从来没发现过这么强大的藤类药,可以长得比树还高,你树有多高,它就可以缠住你的树,最后站得比你树还高,所以这片山谷看上去都是杂树,我们从山上下来时,看到整片山谷都被葛藤覆盖了。
老爷爷说,这正是葛根生命力强大的表现,这葛根又叫一尺藤你知道吗?你今天绑一截绳子,在这苗藤上做一个记号,明天它可以长长一尺。
小指月瞪大眼睛说,这么厉害,我们种禾苗要长高一尺要好长一段时间,这葛藤一天就完成了。
这时老先生说,像这种肆无忌惮生长的植被,大都具有攻城略地,向外扩张疏散的特点。
小指月点了点头说,没错,爷爷,这葛根就是辛味的,辛甘发散为阳,它就善于宣散外达,可以解肌退热,发汗解表。
老爷爷又说,同样发汗解表,你想想葛根跟麻黄有什么不同?
小指月说,《本草十剂》说,轻可去实,麻黄、葛根之属也。
麻黄乃太阳经表药,兼入肺经,肺主皮毛,葛根乃阳明经主药,兼入脾经,脾主肌肉。
所以两味药同样清阳发散,但发散的起点不同,一个善于发散肺跟太阳膀胱经之表邪,一个从脾胃肌肉跟阳明经发出来。
老爷爷听后点点头说,太阳病初起,表闭者,邪未入阳明,即使头痛也不可以轻易服用葛根,恐引贼入室也。
只有见到阳明经证时,或项背强紧紧,经脉不舒利可用之。
小指月说,爷爷为什么葛根可以专门解除肌肉被风寒之邪所束缚呢?
老先生说,无论风寒或风热,肌肉被邪气捆绑得紧紧的,疏散不出来,放松不了,就像颈椎病僵硬一样,都可以用葛根,这葛根它就是一条蔓藤,能把所有土壤里的水气聚在一起,往天空发散。
你看十几米高的藤,照样长得如此茂盛,如果它从地下吸水往上升的功能不够强大,离地面那么远,叶子早就因为缺水而干掉,或者被风吹干,或者被太阳晒枯了。
但你看这叶子翠绿得比一般树木还多津液,所以这葛根最善于把土壤里头津液往天空发,对于人体而言,土壤乃脾胃也,天空乃心肺也。
所以凡一派阴云密布,天空肌表为邪气所覆盖收紧,这时利用葛根强大的升散能力,立马可以表解一身轻,颈肩即使僵紧紧,也能够得到很快放松。
你还能够从这个象里头想到什么呢?
小指月说,我还看到《神农本草经》里头说葛根能起阴气。
像这种不是壮阳的药,如何能起阴气?
老爷爷笑笑说,这正是葛根善于把津液往上往外敷布的表现,所以葛根这种强大的功能,我们又称它为升腾,它是藤类药里头升发很厉害的。
中医认为什么主宗筋啊?
小指月说,阳明主宗筋。
老爷爷笑笑说,没错,葛根不单主阳明胃肠的肌肉,周身的肌肉它都能主。所以它能够让肌肉充满力量,能够使阳明主宗筋功能加强。
小指月又问,照这样说来,葛根还有更多的作用咯?
老爷爷看到指月思维开始发散开来,便说,那你说说还有哪些作用?
小指月说,那葛根还可以丰乳。
老爷爷说,此话怎讲?
小指月说,我看爷爷在有些乳腺增生,甚至乳腺纤维瘤里头,不单用葛根,还建议病人喝葛根粥。
老爷爷听后笑笑说,是有这回事。
小指月说,以前我想不通,但现在我想通了。
老爷爷说,那你想通了什么呢?
小指月说,乳头属于肝经所管,乳房却属于阳明胃经所管。
所以丰胸丰乳,应该强大阳明胃经,使脾胃升清功能加强,这样源源不断的津液就会运送到乳房去,取代乳房里的各类包块结节跟病理产物。
就像葛藤能把土壤里的水运送到最远的枝条上去,所以葛根入到人体内,可以把脾胃你的津液运送到乳房去。
并且把这一系列的经络郁滞打开。
老爷爷听后,点点头说,是这么回事。
小指月这样一想,脑袋思路更开阔,以前他以为治疗乳腺增生乳房胀痛,就只用疏肝解郁的香附、郁金、玫瑰花之品,从没想过用葛根,他只认为葛根是颈椎病的专用,没想到乳房这阳明胃经所管辖的地方,也需要葛根去疏理,也能够用葛根去加强这乳房的气机流通。
想到这里,小指月对乳腺增生的机理认识跟用药心得又更进一层了......
小指月还意犹未尽,想不到爷爷转眼间又下山去了,小指月还想继续挖掘下去,他发现这里头一定还有更多的奥妙等着他去发现。
总是意犹未尽的时候,爷爷就走了,当小指月想继续追问时,爷爷总说,凡事要留个有余不尽,先把眼前的思路琢磨透再说,不要像猴子摘玉米一样,摘一个丢一个,摘再多等于没摘,学医像攻城略地,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才能够有所成就。
颈椎病与葛根汤
颈椎病怎么办?
这是个时代问题,大都伏案工作在办公室里头,经常吹空调的人,或多或少,颈椎都会出些问题,轻的只是偶尔颈僵背酸而已,重的老容易头晕,甚至脖子转动一下都痛,严重影响到工作生活。
有个小学教师,他非常认真,每天晚上都备课到深夜,她当班主任多年,对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娃子一样看待。
每天学生学习进度如何,她都了然于胸,不仅经常找学生谈话,还亲自去家访。
这么多年繁重的工作加上大量的劳心操心,她这段日子老是头晕,后来就开始落枕,好像刚好几天又不小心睡落枕了。
搞得上课也难受,备课也难受,从来没有主动请过假的她,在疾病面前,便开始重视起自己身体来。
终于请了假,敲开了竹篱茅舍的门。
老先生摸了脉后说,指月啊,这是什么脉呢?
小指月说,脉浮紧,风寒束表。
老先生又说,为什么会落枕?
小指月说,肌表为风寒之邪所束缚,拘急不能舒展。
老先生又问,为什么风寒之邪会舒服她肌表呢?
小指月又说,这心肺脉有些不足,应该跟心肺气血有些不够,阳气亏虚有关,只有内虚了,邪气才有机可乘。
老先生听后点点头说,那该怎么办?
小指月说,强大心肺,发散表邪。
老先生点点头说,你这反复落枕是长期劳累所致啊!
这小学老师点点头说,我也知道,但好像工作老是做不完。
老先生笑笑说,凡事有本末主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这老师也深有感慨地说,没错,我这几年对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就是放心不下。
老先生听后笑笑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又如何?
小指月顺口接了句,吕端大事不糊涂照样过!
老先生接着又说,我们中医治病讲究抓住证,为人处事也讲究抓主要矛盾。
事必躬亲,这看似一个好品质,如果不分主次,这样操心,把身体给操坏了,反而不是长远之计,只能称之为目光短浅。
这小学老师也是个有文化之人,平时包括校长在内,没有人不夸她,恪尽职守的,她是学校的模范教师,她也乐于付出。
注:由于字数限制,治疗皮肤病最好医院在哪里倍他米松磷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