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龄:部分研究发现,胆囊息肉的患病率最高是40~50岁的中年男性,而女性胆囊息肉的高发年龄在50岁左右。原因可能是,随着年龄增长往往伴不同程度的神经调节和代谢障碍,影响胆囊的正常排空功能,使胆汁排泄不畅,胆盐浓度增高,刺激胆囊壁引起病变。

2.性别:目前研究表明,在所有年龄段男性相比女性有更高的患病率,男女比例为1.5∶1.0~5.5∶1.0,可能是因为女性体内雌激素对血脂及肝脏脂质代谢有促进及保护作用。

3.乙肝病毒感染:我国是乙肝感染大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约占总人口的10%。HBsAg感染可导致急性或慢性肝炎。易发生胆囊息肉可能是因为在急性肝炎期,胆囊壁增厚、体积变化和胆汁成分异常均可发生,使得胆囊的正常舒缩功能被破坏。

4.胆囊结石及胆囊炎:胆囊息肉虽然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与胆囊结石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在胆囊息肉患者中经常见到,但胆囊息肉往往合并有胆囊结石,分析原因可能与胆囊炎导致的胆汁合成分泌功能紊乱有关。

5.吸烟:吸烟能激活体内神经末端尼古丁受体,通过尼古丁受体导致胆囊排空延缓,使得胆汁潴留并刺激黏膜上皮增生及肌层增厚,进而可促进胆囊息肉的生长。

6.不规律饮食及作息:禁食、挑食致维生素C缺乏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胆囊内胆汁不能及时、有效排空,反复浓缩易形成胆囊息肉。胆囊壁血管如受到情绪及刺激性食物等刺激时可引起胆囊壁充血,进一步引起囊壁血管炎症,造成毛细血管充血水肿、阻塞,从而促进胆囊息肉的生长。另外,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预防胆囊息肉恶性变,尤其是大蒜和洋葱。这可能与新鲜蔬菜水果中富含叶酸、纤维素、抗坏血酸以及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的抗癌作用有关。

7.高脂血症:研究发现,高脂饮食、体质量指数大于24.0kg/m2与常食荤食组体内胆固醇代谢异常,使得胆汁中的胆固醇主动或被动转运至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的过程增强,并沉积于胆囊黏膜固有层,进一步侵及黏膜间隙,被巨噬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并在间质层及息肉内大量聚集,进而促进胆囊固醇样息肉的生长。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医院善行天下
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