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肝胆外科的病房里,贝贝(化名)看到前来探望自己的“医生叔叔”,脸上扬起了纯真的笑容:“嘿嘿,叔叔今天没戴口罩,也没穿绿色的衣服!”

没戴口罩也没穿“绿色衣服”的医生叔叔,正是贝贝的主刀医生、医院肝胆外科专家胡茂渊主任。贝贝口中的“绿色衣服”正是胡主任给她做手术的时候穿的手术服。

胡主任的亲切,让贝贝在短短几天时间,就和他建立了深厚的医患情谊。

“她恢复的情况很不错,这几天吃东西的时候还是注意一些,尽量吃点清淡的,不要吃油腻的食物,以后肥肉、蛋黄也要少吃。”胡茂渊主任细心地向贝贝的妈妈叮嘱术后注意事项。

▲胡茂渊主任与贝贝母亲交代术后注意事项

这位小患者今年10岁,目前还在上小学,家住六盘水。今年的4月9日,贝贝上腹部突然感觉到一阵一阵的疼,就像是有钻子在肚子里使劲钻一样,疼的她直流眼泪,忍不住哇的一声吐了出来。

贝贝的父母看着她的样子慌了神,连忙医院就诊。诊断结果显示,小小年纪的贝贝患上了胆囊结石。为了缓解病痛,医院进行输液治疗。由于孩子的结石较小,加上疼痛得到了缓解,医院提出的切胆手术治疗建议,返回家中。

▲医院就诊时的B超报告单

“当时我们觉得,就为了那么大点结石,把胆切了肯定不行,她还这么小,再说都已经不痛了,就出院回去买点药吃算了。哪晓得这么一拖,最后胆囊没有保住!”贝贝父亲回忆起当时的想法,语气里满是懊悔。

4月19日,剧痛再次袭来,贝贝疼到头上直冒冷汗,甚至都无法直起腰。家人尝试给她喂止痛药,可孩子呕吐不止,根本吃不进任何药物。

贝贝的父母没有多想,就带着贝贝从六盘水赶赴贵阳,住进了医院,因为他们听说这里有保胆取石技术,治疗胆结石可以不切胆,而贵州其他地方都没有。

入院后,贝贝被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多发结石,药物、输液已经无法解决根本问题,需要手术治疗。为了尽快缓解贝贝的疼痛,医院肝胆外科专家组立即组织会诊,研究治疗方案。

▲贝贝刚入医院时的B超报告单

贝贝身体发育尚不成熟,手术难度和风险都较成年人更大,对手术医生的技术和经验有更为严苛的要求。但这个问题在医院不是大问题,因为对小结石患者,肝胆外科的专家们可谓是“身经百战”,每年收治上百名青少年儿童患者,手术经验非常丰富。

经过系统的术前检查评估,贝贝的胆囊功能良好,符合保胆取石手术指征,决定由肝胆外科专家胡茂渊主任为她实施手术。

4月20日,手术开始。胡茂渊主任亲自主刀,通过细致的手术操作,将贝贝胆囊内多颗直径约0.3-0.8cm的黄褐色结石,逐一用套石篮顺利取出。在手术快接近尾声的时候,一颗约0.3x0.4cm的结石,却意外的出现在胆道镜的视野里。

这颗结石非常小,却像个小恶魔一样,牢牢嵌顿在她的胆囊管内,丝毫无法推动,保胆取石术无法再往下开展。

术中的这种情况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属于可控范围内的不可控因素,因为结石在胆囊内的位置,随时在发生变化。而这颗小结石造成的嵌顿,会导致胆汁不能顺利的进入胆囊。

胡主任站在手术台上,心里闪过一丝惋惜的情绪,随即他迅速平静下来,在第一时间将贝贝的情况告知患者家属,在征得了患者和家属同意后,转为实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在避免二次手术的同时,为贝贝解除了病痛的折磨。

手术圆满完成,贝贝也被送回了肝胆外科的病房。“没想到这么小的石头,却造成了这么遗憾的情况。”看到护士递上的结石标本,贝贝妈妈既遗憾又感激:“谢谢医生,你们技术真好,女儿能恢复健康多亏了你们!”

▲从贝贝胆囊中取出的多枚黄褐色结石

很快,贝贝康复出院。

“如果在贝贝第一次出现症状的时候,家长能够更重视一些,一医院接受治疗,或可避免这种情况,贝贝的胆囊也就能够保住,挺遗憾的。”胡茂渊主任表示。

科学研究表明,胆囊具备贮藏、吸收、浓缩胆汁,维持人体正常的消化功能等多种功能,绝大部分患者在切除胆囊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地腹胀腹泻和消化不良,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反流性胃食管炎、胆总管结石、结肠癌发病率的明显升高等后果。对于生长发育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儿童来讲,胆囊无疑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胆囊的八大功能

胡茂渊主任特别提醒:“胆结石千万拖不得,尤其是孩子,即便是结石不大,没有引起任何不适症状,也要定期复查,以免结石位移、嵌顿,最终导致急慢性胆囊炎、胆囊坏死、穿孔、腹膜炎,甚至胆囊肿瘤等严重后果。以远期生活为考虑,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都应尽量选择保胆取石,如果胆囊已经丧失功能,及时切除也是科学的选择。”

声明:本文图文资料均采集于医院,仅作真实案例学习、交流使用。所有内容文字、图片资料,版权均属医院所有。请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