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宣传中心浙大儿院
“如果遇到一位身怀绝技的超声(B超)医生,请一定珍惜!”
医院的内行人,往往会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亲朋这样讲,因为超声医生能否条分缕析发现问题、精准分析病灶,关乎疾病的确诊和后续的治疗。如果遇到一位好的超声医生,往往意味着事半功倍。
浙大儿院特检科副主任徐彬副主任医师,就是家长口中的需要像国宝大熊猫一般特别珍惜的B超医生,很多孩子的命运在他手里改写。
徐彬副主任在门诊
天南地北疑难病症患儿慕名而来
他是家长口中身怀绝技的“徐神探”
徐彬副主任的门诊总是很忙,家长们大多是慕名而来,自觉排起长队,耐心等待他为孩子做检查。
“来找徐彬的,都是疑难杂症,不是棘手的毛病,家长也不会那么大老远跑来找他。”在资深护理人员ChildLife专家吴小花眼里,徐彬可谓疑难杂症“专业户”。
“患儿很多都是外地的,天南地北都有,新疆的、青海的、内蒙的、黑龙江的、辽宁的、河南的、江西的、四川的、广东的、海南的,哪里都有。”近期一直跟着徐彬副主任学习的一位进修医生表示,跟着徐彬学习,一周接触的疑难杂症比以往三年都多。
一位从外地过来的孩子,在当地一直考虑胆囊炎,并开展了消炎治疗,一直效果不明显。徐彬的诊断是胆囊扭转,而且已经坏死了,要马上手术。当天,普外科医生就为这个孩子做了手术,术中发现确实是胆囊扭转坏死,证实了徐彬的诊断。幸好诊断及时,孩子手术后很快康复,如若不然,病情拖下去可能引发胆囊穿孔坏死,进而导致胆汁性腹膜炎,严重的甚至会引发感染性休克。
一位河南过来的患儿长期贫血、低烧,家长带着孩子四处辗转求诊,总找不到原因。后来找到徐彬副主任,他通过B超发现了后腹膜一个约2cm的异常结节,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诊断患儿是Castleman病(一种少见的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后来,孩子成功开展了病灶切除手术,病理证实了超声诊断的准确。
“我们也是专程从外地过来的,徐主任真的太好了。”从上海过来的乐乐(化名)母亲对徐彬也满是感激。她透露,前段时间乐乐在鼻腔查出横纹肌肉瘤,在当地手术、化疗。复检时,查出乐乐有一颗颌下淋巴结有些肿大,但医生难以判断肿大的原因是炎症、肿瘤转移或其他原因。
“我们患者群里的病友就建议我们到浙大儿院找徐彬主任,我们就过来了。徐主任看过我们之前的检查结果后,又很细致地给乐乐做了全身浅表淋巴结检查,告诉我们颌下那颗是肿瘤转移,但幸好目前也只有这一处有问题。接下去,我们就在肿瘤外科进行了手术和半年的综合治疗,孩子恢复良好,过几天就能出院了。”乐乐的妈妈说。
乐乐妈妈补充道,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他们后面也做了PET-CT,结果和徐医生查出来的一样。“说真的,有徐医生在,我们家长少走了多少弯路,孩子也少受多少罪?”乐乐妈妈感慨。
经他诊断,疾病大多能够明朗
他是外科医生心中的“靠谱哥”
对家长而言,徐彬就像是一个神探,精准地判断了患儿的病症,对于外科医生,徐彬是特别靠得住的超声专家——经过徐主任诊断的,疾病大多能够明朗。渐渐地,徐彬医生成为了外科医生心中的“靠谱哥”,他给做B超后才踏实、才有底。
“我们遇到过一个病例,孩子一岁多了,总是反反复复呕吐,在其他地方做了很多检查都没有查出原因,直到最后来到这里,徐彬副主任找到孩子空肠里面有个隔膜。后来我们为孩子做了手术,术后所有病症都消失了,效果非常好。”浙大儿院儿外科主任、新生儿外科主任钭金法表示,空肠隔膜本身就比较难以诊断,而这个孩子肠管有点扩张但又不是很厉害,所以很难查出。孩子的病最终治好了,“徐彬超声”功不可没。
“对于徐彬副主任的技术,我们外科医生很认可、很信任、很感谢。”钭金法说。
“经常会这样,别人看不到的他能看到,别人看不清的他能看清,别人诊断不了的他能诊断。他的超声甚至比PET-CT还准。”浙大儿院肿瘤外科副主任王金湖表示,徐彬是真有本事,在儿童超声界享有盛名的贾立群老师对他也高度肯定。有的磁共振没找到的,他做B超做出来了,B超在他手里可以说把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一个孩子,医院怀疑是卵巢肿瘤,徐彬做完盆腔B超,考虑卵巢黄体血肿。月经干净后复查B超,果然肿块消失。他的B超做得真的很准,每天都有全国各地的病人打飞的来找他做超声。”浙大儿院小儿妇科副主任孙莉颖表示。
追踪病人追到手术台前
实则他是对工作十二分投入的“技术痴”
从年入职到现在,徐彬从业十七年。相比于有着数十年工作经验的一些老专家,十七年时间其实并不算长,但因为他对超声技术的“痴迷”,让他的技术和声名实现了常人难及的突破。
超声是一项比较耗功夫的检查,尤其对于时常哭闹又身患疾病的儿童。面对小病人的不配合,徐主任表现出十足的温柔与耐心。有一个从新疆打飞的过来的小患者,病情严重,腹腔、胸腔都有病变,疾病的疼痛让孩子烦躁不安,病情的严重也不能使用镇静剂,徐主任就边哄着孩子边一丝不苟地用了半个多小时给他做了全身检查。这种认真细致,时常让他中午错过热乎饭,有时候吃五分钟的泡面,就要开始下午的检查了。但也正是这种认真细致,渐渐让他棋高一着,能够又快又准地“破案”。
不止于此,他还经常下班后到外科看手术,追踪病人追到手术台前。对他而言,只通过机器观察还远远不够,还需要与实物比对。在手术台边,常常可以看到徐彬主任仔细地察看手术切除物,并与之前超声所见进行对比。他还会用超声再做一下这部分切除物,来进一步了解内部结构和影像特点。
这种经年累月的对工作的“入迷”,让他练就了让人叹服的“真功夫”。一传十十传百,徐彬的名声在病友口中越传越响亮。虽然备受认可,徐彬却自认为只是众多超声医生中普普通通的一员。“患儿家属和临床医生对我这么信任,也许只是因为我对工作更刻苦一点,更投入一点。而这种信任既有压力也是动力,生命科学永远是未知大于已知,作为一名超声人,学习一直在路上。”徐彬说。
工作上的十二分付出,往往意味着生活中的频繁缺席。作为一名异常忙碌的儿科医生,徐彬对家人也感到愧疚。“医院工作,也很忙,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学习靠自己,生活靠外婆。现在他马上六年级了,生活上已经不是我管他而是他管我了。”徐彬略带苦涩又心怀欣慰地说。
作者/叶子、王囤囤、木玉
排版/陈西瓜
原标题:《如果遇到这位身怀绝技的“徐神探”,请一定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