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非结石性胆囊穿孔是重症监护和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患者中的罕见疾病,常因诊断不及时引起严重后果。在最近的一次心脏移植中,发现了一例自发性非结石性胆囊穿孔的病例,很有可能是与心脏移植使用免疫抑制剂相关,本病案将介绍患者发病及治疗过程。病例介绍

据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一家从医院报导,一名45岁男性患者于年行心脏移植手术治疗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既往史报告有房颤、房补、高血压、血脂异常和抑郁症。移植后第14天发现使用他克莫司,骁悉和泼尼松龙时发生轻度排斥反应。因此调整剂量,在第35天,发生了心脏Ⅰ级和Ⅱ级传导阻滞,怀疑有病情有恶化趋势,需要用异丙肾上腺素及甲泼尼龙mg冲击治疗,并且甲泼尼龙每天从30mg增加至80mg。患者的术后在ICU发生了复发性败血症,透析依赖性急性肾损伤(AKI),心包积血和外周循环缺血,需要在30天内行膝下截肢术。移植术后第40天,使用上述免疫抑制方案的同时,阻断ICU的机械通气的同时对患者上腹部疼痛进行详细检查。发现患者的血红蛋白从g/L将至88g/L。白细胞计数升至31x,血小板将至95x/L,胆红素升高至41μmol/L,显著升高的γ-GT为0U/L,碱性磷酸酶为U/L,转氨酶中度升高。平扫CT提示胆囊内略高密度影(75HU),右侧paracolic沟以及骨盆内血肿,胆囊壁不能识别(如图1)。随后,腹部彩超提示胆囊腔内有液体进入腹腔,胆囊底部有缺损(如图2)。随即急诊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腹部冲洗引流术,术中发现胆囊坏死并穿孔,伴有中等体积的腹腔积液(如图3)。

图1.心脏移植后第40天,45岁男性腹痛患者的非造影螺旋腹部CT

图2.针对性的上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连续的血容量,穿过胆囊底部的缺陷(箭头)。

图3.术中照片显示坏死性穿孔胆囊,中等容积血肿。

术后随之而来的是重症监护室的长期恢复,主要预防真菌感染性心内膜炎,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和肺栓塞等恶心心脏骤停事件。移植后8个月患者出院,回到家中持续使用依维莫司,他克莫司和泼尼松龙的抗排斥方案,同时行物理疗法,考虑下肢假体,无胆囊切除后远期并发症。

结论

非结石性胆囊炎(ACC)是普通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在ACC诊断明确的情况下,超声可以在血液动力学稳定的患者中准确诊断。然而,心脏移植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的状态下,其临床症状和体征易被掩盖,实验室检查会有偏差,而放射诊断在胆囊穿孔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避免了致命性后果的发生。

医博士编译自:SagiC,LavanaJ,FranzR,etal.Spontaneousacalculousgallbladderperforationpost-cardiactransplantation.BMJCaseReports.;pii:bcr--.doi:10./bcr--.

作者:蒲公英

来源:医博士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邮箱:zhaohui

yhbj.cn。

蒲公英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新技术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