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
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它的主要功能是浓缩和储存胆汁。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颈部连胆囊管。胆囊壁由粘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胆囊内面以粘膜覆盖,有发达的皱襞。胆囊收缩排空时,皱襞高大而分支;胆囊充盈时,皱襞减少变矮。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
细胞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胞质内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较发达,顶部胞质内可见少量粘液颗粒。
固有层为薄层结缔组织,有较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弹性纤维。皱壁之间的上皮常向固有层内延伸,形成深陷的粘膜窦。类似粘液腺,可分泌粘液。肌层较薄,肌纤维排列不甚规则,有斜行、环行、纵行等。
外膜较厚,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外膜表面大部覆以浆膜。
胆囊管
胆囊管连接胆囊,肝胆管和总胆管,胆囊通过胆管与总胆管相连,其粘膜有许多螺旋形皱襞,粘膜的单层柱状上皮内散在少量杯状细胞。固有层内有粘液腺,肌层较厚,以环行为主。
肝产生的胆汁经肝管排出,一般先在胆囊内贮存,胆囊腔的容积约0~70ml。上皮细胞吸收胆汁中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Na+),经细胞侧面的质膜转运至上皮细胞间隙内,间隙的宽度可因吸收液体的量而变化,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基膜进入固有层的血管和淋巴管内。
胆囊的收缩排空受激素的调节,进食后尤其在高脂肪食物后,小肠内分泌细胞分泌胆囊收缩素,经血流至胆囊,刺激胆囊肌层收缩,排出胆汁。
胆囊三角
解剖学上将胆囊管、肝总管及肝脏面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又叫Calot三角、卡洛氏三角、胆囊动脉三角)。
三角内有胆囊动脉通过。该三角内常有胆囊动脉(70%至80%)发自肝右动脉,胆囊切除时要在该三角内寻找胆囊动脉给予结扎切断,注意辨认清楚,不可伤及肝右动脉,以防出血或因结扎后引起右半肝缺血坏死。
胆囊三角是寻找胆囊动脉的重要标志。而胆囊动脉常有变异,胆道手术时应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