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夏天的命,除了是空调给的,还可能是泳池给的……
天气炎热,游泳成了许多家庭出行首选娱乐项目,但是近日有这么一个地区,91位孩子因为在同一个泳池游泳,医院
91名学员游泳后出现发烧症状近日,广东东莞茶山镇一帮家长反映,自家小孩学游泳的泳池疑似出现传染性疾病。原来,自7月28日开始,多名在茶山南社游泳场学过游泳的小朋友陆续出现发烧症状。
有家长表示,小孩游泳之后高烧不退,体温高达40多度,其中一个孩子更是晕倒了。
孩子住院后经医生确诊,都感染了“腺病毒”,家长们质疑游泳池是这次病毒传播的源头。
腺病毒
腺病毒是一种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间接接触或感染者排泄物分泌物及其他污染方式传播的病毒。
腺病毒可以污染水池,引起游泳者咽结膜炎热,又被称为泳池热。目前,“泳池热”没有特效药,但是一般情况下“泳池热”并不致命,医院正规治疗,一周左右可以痊愈,但是由于儿童抵抗力低,一旦发现儿童游泳出现发热、咳嗽、咽喉不适等症状,需要家长引起重视,及时送医。
事发后,该涉事泳池已暂停营业并进行整改、对泳池进行全面消杀。
广西多名孩子游泳后生病类似的泳池引发大规模感染事件,广西也曾发生过:
年的7月,广西医院及武鸣区妇幼保健院儿科陆续收治多例以发热、咽痛为主要症状的儿童病例。
经自治区、南宁市、城区相关医学专家调查分析并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这些病例初步认定为“以腺病毒为主的混合上呼吸道感染疫情”。
经临床检查,发病患者年龄在1~12岁间,发病前2~10天均有大梁游泳池游泳经历。武鸣区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初步认定病例为“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散发疫情”。
事发后,大量游泳池停业整治。
泳池有多脏?和这些不文明行为有关其实,因所选泳池消毒不达标而被感染的事例时有发生。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报道,该报调查中心对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入池前不冲洗(59.3%),在泳池小便(57.1%),不戴泳帽(55.6%),入池前不浸脚(55.4%)是受访者最常遇到的4种不文明行为。
如何防止泳池疾病入侵?1.选好游泳馆
正常情况下,站在游泳馆泳池边能闻到淡淡的氯气味。如果氯添加过多会产生刺鼻的味道,过少则闻不到氯味。
建议选择卫生条件好、水质清澈透明、氯气味适中、有相关营业许可证书的安全游泳馆。
2.不要用手揉眼睛
游泳时遇水难以避免刺激眼睛,上岸后眼睛发痒,游泳之后不应用手揉搓眼睛,可用清水冲洗眼部,用以止痒;也可以把手洗干净后,轻轻按压眼皮止痒。
3.配戴合适的泳镜及防护用品
游泳时戴上泳镜、耳塞,可以减少眼睛和耳朵与池水的接触,从而有效隔离细菌。下水前检查好防护用品是否有漏水现象,也不要将泳镜、耳塞借给他人,以免交叉感染。
4.控制游泳时间
控制每次游泳的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5小时。因为游泳时间过长,泳池里的漂白粉会使皮肤发干而诱发皮肤瘙痒等问题。每次游泳后需用流动的清水仔细冲洗全身,可以起到预防皮炎的作用。
5.及时排尿清洗、游泳后多喝水
游完泳后可先去卫生间小便,并尽快用清水以淋浴的方式将身体清洗干净,以减少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游泳后也可以多喝水,有利于清洁消化道,将病菌及时排出体外。
6.发现病症,及时就医
一但发现游泳后出现发热、咽痛等其他明显的身体不适,一定要及时就医。
来源:桂风起综合杭州日报、人民网科普、网络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转载,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