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以前,大运河边住着一个叫阿牛的农民。阿牛家里很穷,他七岁就没了父亲,靠母亲纺织度日。阿牛母亲因子幼丧夫,生活艰辛,经常哭泣,把眼睛都哭烂了。阿牛长到13岁,他对母亲说:
“妈妈,你眼睛不好,今后不要再日夜纺纱织布,我已经长大,我能养活你!”
于是他就去张财主家做小长工,母子俩苦度光阴。两年后,母亲的眼病越来越严重,不久竟双目失明了。阿牛想,母亲的眼睛是为我而盲,无论如何也要医好她的眼睛。他一边给财主做工,一边起早摸黑开荒种菜,靠卖菜换些钱给母亲求医买药。也不知吃了多少药,母亲的眼病仍不见好转。一天夜里,阿牛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漂亮的姑娘来帮他种菜,并告诉他说:
“沿运河往西数十里,有个天花荡,荡中有一株白色的菊花,能治眼病。这花要九月初九重阳节才开放,到时候你用这花煎汤给你母亲吃,定能治好她的眼病。”重阳节那天,阿牛带了干粮,去天花荡寻找白菊花。原来这是一个长满野草的荒荡,人称天荒荡。他在那里找了很久,只有黄色花,就是不见白菊花,一直找到下午,才在草荡中一个小土墩旁的草丛中找到一株白色的野菊花。这株白菊花长得很特别,一梗九分枝,眼前只开一朵花,其余八朵含苞待放。阿牛将这株白菊花连根带土挖了回来,移种在自家屋旁。经他浇水护理,不久八枚花朵也陆续绽开,又香又好看。于是他每天采下一朵白菊
煎汤给母亲服用。当吃完了第七朵菊花之后,阿牛母亲的眼睛便开始复明了。
白菊花能治眼病的消息很快传了出去,村上人纷纷前来观看这株不寻常的野菊花。这一消息也传到了张财主那里。张财主将阿牛叫去,命他立即将那株白菊移栽到张家花园里。阿牛当然不肯。张财主便派了几个手下人赶到阿牛家强抢那株白菊花,因双方争夺,结果菊花被折断,他们才扬长而去。阿牛见这株为母亲治好眼疾的白菊横遭强暴,十分伤心,坐在被折断的白菊旁哭到天黑,直至深夜仍不肯离开。半夜之后,他朦胧的泪眼前猛然一亮,上次梦见的那位漂亮姑娘突然来到他的身边。姑娘劝他说:
“阿牛,你的孝心已经有了好报,不要伤心,回去睡吧!”阿牛说:
“这株菊花救过我的亲人,它被折死,叫我怎么活?”姑娘说:
“这菊花梗子虽然断了,但根还在,它没有死,你只要将根挖出来,移植到另一个地方,就会长出白菊花。”阿牛问道:
“姑娘,你是何人,请告知,我要好好谢你。”
姑娘说:
“我是天上的菊花仙子,特来助你,无需报答,你只要按照一首《种菊谣》去做,白菊花定会种活。”接着菊花仙子念道:
“三分四平头,五月水淋头,六月甩料头,七八捂墩头,九月滚绣球。”念完就不见了。阿牛回到屋里仔细推敲菊花仙子的《种菊谣》,终于悟出了其中意思:
种白菊要在三月移植,四月掐头,五月多浇水,六月勤施肥,七月八月护好根,这样九月就能开出绣球状的菊花。
阿牛根据菊花仙子的指点去做了,后来菊花老根上果然爆出了不少枝条。他又剪下这些枝条去扦插,再按《种菊谣》说的去栽培,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阳节便开出了一朵朵芬芳四溢的白菊花。后来阿牛将种菊的技能教给了村上的穷百姓,这一带种白菊花的人就越来越多了。因为阿牛是九月初九找到这株白菊花的,所以后来人们就将九月九称作菊花节,并形成了赏菊花、吃菊花茶、饮菊花酒等风俗。
菊花
节花,金精,金蕊,杭菊,怀菊,茶菊,滁菊,药菊,甘菊,杭菊花,白甘菊,池菊,滁菊花,毫菊花,甘菊花,白菊花,
寒,甘,苦。归肝、肾、肺经。可升可降,阴中之阳,
疏风除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本品轻清发散,甘寒清凉,能泻肝肺之热,平肝潜阳,解毒散热,善治肝阴不足之头晕、目赤、目翳、视物昏花等。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味辛疏散,体轻达表,气清上浮,微寒清热,功能疏散肺经风热,但发散表邪之力不强。常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温邪犯肺,发热、头痛、咳嗽等症,每与性能功用相似的桑叶相须为用,并常配伍连翘、薄荷、桔梗等,如桑菊饮(《温病条辨》)。
2.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本品性寒,入肝经,能清肝热、平肝阳,常用治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每与石决明、珍珠母、白芍等平肝潜阳药同用。若肝火上攻而眩晕、头痛,以及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者,可与羚羊角、钩藤、桑叶等清肝热、息肝风药同用,如羚角钩藤汤(《通俗伤寒论》)。
3.目赤肿痛,眼目昏花:本品辛散苦泄,微寒清热,入肝经,既能疏散肝经风热,又能清泻肝热以明目,故可用治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目赤肿痛,治疗前者常与蝉蜕、木贼、白僵蚕等疏散风热明目药配伍,治疗后者可与石决明、决明子、夏枯草等清肝明目药同用。若肝肾精血不足,目失所养,眼目昏花,视物不清,又常配伍枸杞子、熟地黄、山茱萸等滋补肝肾、益阴明目药,如杞菊地黄丸(《医级》)。
4.疮痈肿毒:本品味苦性微寒,能清热解毒,可用治疮痈肿毒,常与金银花、生甘草同用,如甘菊汤(《揣摩有得集》)。因其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之力不及野菊花,故临床较野菊花少用。
1.菊花有黄菊、白菊、野菊三种。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平肝益肝多用白菊花,清热解毒多用野菊花。
2.防风与菊花,皆能祛风。防风祛周身骨节之风,偏于风寒;菊花祛身上一切游风,偏于风热。
桑叶与菊花皆能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同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以及肝肾精血不足,目暗昏花等证。但桑叶疏散风热之力较强,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菊花平肝、清肝明目之力较强,又能清热解毒。
1.配桑叶:桑叶、菊花,皆具轻清发散、甘寒清润、清泄肺肝之性。然菊花平肝清肝之力较桑叶显优,且可补益肝阴,治肝阳肝火、肝阴不足较桑叶为胜;桑叶,清肺热力较强,用治燥热伤肺、干咳无痰之症较菊花为优。二药相须为用,既能疏散在表之风热,也可清肝平肝而制肝阳肝火之证。
2.配细辛:细辛辛香走窜,气温能通,最善祛风止痛、发表散寒、温肺化痰;菊花质轻气凉,能祛风除热,消肿解毒,养肝明目。二药配用,细辛取其辛散温通之性,助菊花散风热之邪。二药其气皆升,一寒一热,参合应用,相辅相成,共收祛风散热、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之功,尤善治风邪所致头目诸病。
3.配防风:防风辛甘性温,为祛风之专药,偏于疏散风寒;菊花甘苦微寒,虽为疏散风热,但疏风较弱,而清热之力为胜。菊花得防风而疏风之力增强,防风得菊花之性而温为寒用。二药相伍,有助有制,既可起相辅作用,又能起相制作用,疏散风热之力更佳,善治外感风热,头痛目痒。
4.配薄荷:散风热,疗肝火。薄荷轻清凉散,善解风热之邪、又入肝经,清肝之中又有舒肝之功;菊花甘苦微寒,善疏风清热,亦入肝经,清肝之中又有舒肝之力。二药相伍,既能宣散风热,清利头面,又能清肝火,舒肝郁,为治疗肝火上炎头目眩晕、目赤肿痛之佳对。
凡阳虚或头痛而恶寒者忌用。
内服:3~12克,入煎剂,或入丸散。外用水煎熏洗。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头状花序。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及四川等地。
《本经》:"菊花,味苦平。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一名节华。生川泽及田野。"
《药性本草》:"治头目风热,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
《随息居饮食谱》:"清利头目,养血息风,消疔肿。"
《本草求真》:"其味辛,故能祛风而明目,其味甘,故能保肺以滋水,其味苦,故能解热以除燥。凡风热内炽而致眼目失养,翳膜遮睛与头眩晕,恶风湿痹等证,服此甘和轻剂以平木制火、养肺滋肾,俾木平则风息,火降则热除,而病无不愈矣。"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