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地下水超采严重河北北京相继出台节水规定
近年来,华北水漏斗区地下水超采情势日益严峻。要用好雨水、重视节水,在种植结构、抗旱品种、节水技术上做文章,实现农业从对抗性农业向适应性农业转变,从被动抗旱向主动避灾转变河北省农业厅日前发布,河北将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区适当压减依托地下水灌溉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改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为一年一熟制,实现"1季休耕、一季雨养",发掘秋粮雨热同期的增产潜力。河北还规定,对项目区压减小麦种植的农户依照亩均500元的补助标准进行补贴。9月初,北京市也出台计划将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定为重点控制区域,区域内逐步有序退出高耗水作物种植,采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果则果、宜休耕则休耕的方式恢复水源修养功能;暂不能退出的发展旱作农业或种植生态作物。根据"以水定业"的方针,调减用水结构。两省市为何不谋而合推出类似举措?全国农技推行中心节水处处长高祥照说,我国每一年用水58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占62。每一年农国际白癜风医院业用水缺口超300亿立方米,平均生产1公斤粮食耗水量高达800公斤,而世界先进水平耗水量仅为500公斤。一方面用不上水,另一方面又大水漫灌。在此情况下,择机分区域调解种植结构、推动高效节水灌溉行动是一定选择。"地下水超采区必须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让土地休养生息,减少农业地下水灌溉量。这体现了新的粮食安全国家战略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重视农业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在接受《经济》采访时表示,河北等地的计划是一项好举措。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展开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华北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位列其中,并提出,要通过财政奖补、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保证修复区农民整体收入水平不下落。小麦是北方农业灌溉的用水大户,也是两省市此次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综合小麦需水量和自然降水量来看:江淮地区基本供需平衡;淮河以北缺水100毫米以上,黄河以北降水量只能满足小麦需水量的三分之一,缺口需要灌溉补充;西北干旱区则主要靠灌溉。种植结构调整会不会影响项目区的粮食安全?在计划出台前,河北已进行了相干试点调研。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院长王慧军介绍,从今年武强县5000亩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小麦田看,在稳产增产的条件下,每亩可节水70吨到80吨。如果在全省推行,即使按每亩节水50吨算,全省3500万亩小麦的节水量将相当于南水北调计划给予河北的用水量。北京市则在明确每一年每亩大田200立方米的用水标准基础上,还利用上设施、增农艺等措施,发掘节水农业潜力和确保"菜篮子"产品供应稳定。北京配套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设施,不同种植结构采取不同设施。粮田推行移动式喷灌、指针式喷灌等先进节水设备与水肥一体化技术;菜田以覆膜灌溉和水肥一体化两项节水技术为核心。近年来,我国干旱产生范围和程度呈增加趋势,华医治白癜风医院北水漏斗区地下水超采情势日益严峻。专家认为,要顺应天时和作物生长规律,不是一味增加灌溉量,而是力求降水和作物需水期同步。这就要用好雨水、重视节水,在种植结构、抗旱品种、节水技术上做文章,实现农业从对抗性农业向适应性农业转变,从被动抗旱向主动避灾转变。另外,深耕、公道施肥和中耕管理等良好的技术措施都可以有效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水份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