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留着还是切了?

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吴迪

胆囊息肉是形态学上的名称,泛指胆囊腔内突出或者隆起的病变,可以是球形或者半球形,有蒂或者无蒂,单发或者多发。病理切片上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该病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但术前难以确诊是良性还是恶性,故笼统称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或胆囊隆起性病变。

胆囊切除是肝胆外科最常见、最普通的治疗胆囊息肉的微创手术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胆囊息肉都需要切除。

胆囊息肉的“保”:

无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体检时由B超检查发现。多发的小于1厘米的息肉、单发细长带蒂的息肉、不伴有胆囊结石、患者年龄低于50岁等,可以考虑观察,但应每6个月复查1次B超。

胆囊息肉的“切”:

1.有症状的胆囊息肉患者,如时常发作的右上腹胀痛、发热等,或合并有胆囊结石,原则是能切就切。

2.无症状的胆囊息肉。如果息肉直径超过1厘米、息肉基底宽大、腺瘤样息肉、胆囊壁增厚、合并胆囊结石、随访过程中息肉增大、年龄超过50岁者,也需要考虑手术。

3.对部分胆囊息肉数目少、无急性或慢性炎症表现、胆囊收缩舒张功能正常者,也可选择保留胆囊的微创手术,如双镜联合微创息肉切除术。

胆囊手术并不可怕,通常微创手术当天患者就可康复。胆囊切除也不可怕,并不是“胆囊没有了就不能吃肉了”。胆汁是肝脏产生的,胆囊只是胆汁的储存器官,胆囊切除后,饮食上完全可以和术前一样。

胆囊切除后初期,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轻度的腹泻,是因为胆囊切了以后,身体少了胆汁在胆囊里浓缩这一步骤,胆汁由肝脏直接进入肠道。然而人体具有良好的适应机制,往往一个月到几个月,这种腹泻症状就会消失。

编辑

董超









































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有效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