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美国《男性健康》杂志曾刊文指出,人体内肺、肝、肾、肠、胃等重要器官,如果能健康工作,可以起到清除体内“垃圾”、净化血液的作用;可是一旦“脏”了,就会导致各种病症。那其他器官呢?

一心脏

表现:溃疡长在舌头。

排毒方法:

1.吃苦排毒,首推莲子芯,它味苦可以发散心火.虽然有寒性,但不会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一向被认为是最好的化解心脏热毒的食物,可以用莲子芯泡茶,不妨再加点竹叶或生甘草,能增强莲子芯的排毒作用.

2.按压心脏排毒要穴,这是指少府穴,位置在手掌心,第四,第五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和无名指指端之间,按压这个穴位不妨用些力,左右手交替.

3.绿豆利尿解毒,绿豆可以通过利尿,清热的办法,来化解并排出心脏的毒素,但吃绿豆时要用液体的形式,如绿豆汤或绿豆浆,固体的效果会差一些.

最佳排毒时间:中午11--13点是心脏最强的时间,可以吃一些保心助排毒的食物,例如茯苓、坚果、黄豆、黑芝麻、小枣、莲子等。

二肝

表现:指甲上会有明显的信号。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也是最大的腺体。美国迈阿密大学肝脏病学首席专家保罗·马丁指出,肝脏就像一个化工厂,除了能分解摄入体内的酒精外,至少还有种功能。它有一根重要的血管通往肠道,将肠道中不易吸收的代谢物质带回肝脏进行“解毒”。如果经常喝酒或者大口、连着喝,分解速度跟不上,就可能造成酒精中毒。

除了酒精,暴饮暴食、吃得过于油腻等饮食习惯会使肝脏变得很“脏”。“比如说,导致过多脂肪沉积在你的肝脏上,肝功能也会受到损害,脂肪肝就是最典型的病例。”保罗·马丁说。

清洁方法:

1、每天运动10分钟。发表在年《肝病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天运动10分钟,就能保证肝脏在最好状态下工作。

2、喝酒时速度要慢,最好用小杯。美国公共卫生研究院酒精研究小组的研究发现,即使限制饮酒次数,如果大口喝,用大杯子喝,喝得总量反而更多。

3、吃饭有规律。一日三餐按点吃,少吃脂肪、糖含量高的食物。

4、保持愉快的心情。中医认为,肝喜疏恶郁。要想肝脏强健,首先要会调整情绪,保持乐观开朗、心情愉快。

5、吃青色疏肝解郁。按中医五行理论,青色的食物可以通达肝气,起到很好的疏肝、解郁、缓解情绪作用,属于帮助肝脏排毒的食物。中医专家推荐青色的橘子或柠檬,连皮做成青橘果汁或是青柠檬水,直接饮用就好。

6、吃枸杞提升肝脏耐受性。除了排毒之外,还应该提升肝脏抵抗毒素的能力。这种食物首推枸杞,它具有很好的保护肝脏的作用,可以提升肝脏对毒素的耐受性。食用时以咀嚼着吃最好,每天吃一小把。

7、按压肝脏排毒要穴。这是指太冲穴,位置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用拇指按揉3~5分钟,感觉轻微酸胀即可。不要用太大的力气,两只脚交替按压。

8、眼泪排毒。相较于从不哭泣的男人,女人寿命更长,这不能不说和眼泪有关系。中医早已有了这个认识,而且也被西方医学所证实。作为排泄液的泪液,同汗液和尿液一样,里面确实有一些对身体有害的生化毒素。所以,难受时、委屈时、压抑时就干脆哭出来吧。对于那些“乐天派”,周末的午后看一部悲情的电影,让泪水随着情节流淌也是一种主动排毒方式。

最佳排毒时间:

肝脏排毒的时间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所以在这个时间段你应该熟睡,不要熬夜,此时不睡觉的话,你的肝脏就会因此很累,久而久之肯定会受损,所以你一定要注意保证夜间充足的睡眠。

三脾脏

表现:面部长斑、白带增多;小肠要排毒:下巴出现痘痘。

排毒方法:

1.吃酸助脾脏排毒。例如乌梅、醋,这是用来解除食物中毒素的最佳食品,可以增强肠胃的消化功能,使食物中的毒素在最短的时间内排出体外。同时酸味食物还具有健脾的功效,可以很好地起到“抗毒食品”的功效。

2.按压脾脏排毒要穴。这是指商丘穴,位置在内踝前下方的凹陷中,用手指按揉该穴位,保持酸重感即可,每次3分钟左右,两脚交替做。

3.饭后走一走。运动可以帮助脾胃消化,加快毒素排出的速度,不过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最佳排毒时间:上午9~11点间是脾经时段,在这个时候做一些健脾的运动,便可以增加脾脏的钝感力。

四胃

胃里有一种名为幽门螺旋杆菌的细菌,不干净的饮食是它的主要源头,全世界约50%的人胃部都有这种细菌繁殖。大部分胃癌、胃炎、胃溃疡患者体内都有幽门螺杆菌存在。大多数人感染后没有什么症状,但10%—15%的感染者会得胃溃疡。

清洁方法:不熬夜,保持好心情。当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不佳时,会使胃酸分泌增多,会有反酸水、烧心、恶心等不适。此外,要少吃过甜、咸、辣、酸、冷、烫的食物。

五肾脏

表现:面部或者身体水肿、疲倦感增加。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排泄和内分泌。”医院肾内科左力教授称,一旦肾功能出现问题,会导致排水不畅,毒素出不来,这时多余的水分和积蓄下来的毒素对全身健康都有影响,产生相应症状,叫做尿毒症,表现为恶心呕吐、心慌憋气等,甚至有生命危险。

清洁方法:

1、少吃盐,多喝水。饮食中的盐分95%是由肾脏代谢的,摄入太多盐会使肾脏的负担加重。养成多喝水的习惯不仅能预防肾结石,也有利于尿液变淡,从而保护肾脏。

2、每天一杯橙汁,可以增强尿液中柠檬酸水平,减少结石几率。

3、切忌乱吃药。左力指出,引起尿毒症的五大原因是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多囊肾和乱吃药。

4、肾脏排毒食品:冬瓜。冬瓜富含汁液,进入人体后,会刺激肾脏增加尿液,排出体内的毒素。食用时可用冬瓜煲汤或清炒,味道尽量淡一些。

5、肾脏抗毒食品:山药。山药虽然可以同时滋补很多脏器,但最终还是以补肾为主,经常吃山药可以增强肾脏的排毒功能。拔丝山药是很好的一种食用方法,用焦糖“炮制”过的山药,补肾抗毒的功效会相应增强。

6、按压肝脏排毒要穴:涌泉穴。这是人体最低的穴位,如果人体是一幢大楼,这个穴位就是排污下水管道的出口,经常按揉它,排毒效果明显。涌泉穴位置在足底的前1/3处(计算时不包括足趾),这个穴位比较敏感,不要用太大的力度,稍有感觉即可,以边按边揉为佳,持续5分钟左右即可。

最佳排毒时间:肾脏最适合排毒的时间是早晨5~7点,身体经过一夜的修复,到了早晨毒素都聚集在肾脏,所以早晨起来最好喝一杯白水,冲刷一下肾脏,将毒素排出体外。

六肺

“在所有器官中,肺的自我保护能力最差,可以说是最受委屈的一个器官。”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主任支修益指出,吸烟是肺部最大的污染源,正常人的肺是红色的,烟民的肺则完全被熏黑了!“尼古丁、二氧化硫等所有吸入的有害物质,都可以看成附着在肺上的脏东西,肺肯定是所有器官中最脏的一个!”其次是空气污染。你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可能将漂浮的颗粒、有害气体带进体内。虽然肺叶上排列的细小纤毛能将一些污染物、细菌清扫出去。但如果长时间处于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即使再坚强的肺,也会受不了。此外,人们的衣食住行、四季交替都对肺有影响。支修益说:“如果不注意就可能引起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等,严重的还会导致癌变。”

清洁方法:

1、多吃苹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表明,经常吃苹果的人咳嗽、生痰的几率比不经常吃的人低33%,这是因为苹果皮中的果胶和抗氧化物能减轻肺部的炎症反应。

2、阴霾天气少出门。如果要出门最好戴口罩,尽量避开早上这段时间。

3、多喝水,不吸烟。如果经常处于吸烟环境,一定要多喝水,可以加速排出体内有害物质。有数据显示,八成肺癌的成因是烟草,因此建议不要吸烟。

七肠

肠道中栖息着数以亿计的细菌,比如,益生菌和致病菌等,前者的作用在于平衡各菌群,维持肠道健康。“但如果饮食不规律,人体抵抗力下降,这些益生菌就会转变为致病菌,引起腹泻、胃溃疡等疾病。”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常玉英说。而经常打嗝、腹胀、放屁多而臭等现象,就是肠胃中的“脏东西”在作祟。

“尤其是大肠,本身就是一个很脏的器官。”常玉英表示,因为体内最终代谢的废物,也就是大便会进入大肠中。尤其对便秘的人来说,大便中的多种毒素会被肠道反复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人体的各个部位,导致面色晦暗、皮肤粗糙、毛孔扩张、痤疮等。

清洁方法:最重要的是保持肠道通畅。比如,多吃苹果、香蕉等水果,主食不要过于精细,多吃粗粮;外出旅游时,容易便秘,可以喝一点蜂蜜;工作压力大、久坐也会导致便秘,因此最好每天都运动一下,保持好心情。

八阑尾

阑尾处于大肠的起始部位,就像一个被单独分离出来的死胡同。因此,一些粪块、粪石进去后很难出来,肠道细菌更容易繁殖,使其继发感染,引起炎症。可以说大肠有多脏,阑尾就有多脏,甚至程度更深!

清洁方法:跟肠道一样。

九胆囊

胆囊具有储存胆汁的作用,用来帮助消化脂肪,还可以吸收其中的水分,让精华物质发挥最大的作用。

爱吃肉、久坐等习惯容易让胆囊产生废物——胆结石,最常见的有胆固醇结石和胆红素结石,前者易形成坚硬如石的物质,而后者多呈泥沙状,多与胆管内入侵的细菌等“脏物”有关。

清洁方法:

多吃高纤维的食物,如芹菜、谷物、红薯等。少吃动物内脏、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

少坐多活动。否则容易引起腹壁松弛,内脏下垂,时间久了会压迫胆管,使胆汁排泄不畅、沉积而形成结石。

便前便后都要洗手。肠道感染后,一些肠道细菌、寄生虫就会游走至胆管、胆囊,从而引起结石。

此外,还有一个容易忽略的“卫生死角”,那就是胰腺。它位于上腹部,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与肝胆、胃十二指肠和脾脏相邻。胰腺虽小,但与生命息息相关。近几年,我国胰腺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国医院副主任医师简一平指出,急性胰腺炎最突出的表现是疼痛、恶心、呕吐、黄疸,严重的甚至致命。因此建议要少喝酒、不要暴饮暴食、避免外伤。

(本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鍖椾含涓鍖婚櫌鏄亣鐨勫悧
鍖椾含涓尰闄㈡不鐤楃櫧鐧滈鏁堟灉鎬庝箞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