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胆囊炎的病因

  急性胆囊炎的病因概要:   引起急性胆囊炎的原因包括三大方面:胆囊管梗阻、胰液返流、创伤、出血等化学性刺激会导致急性胆囊炎;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类链球菌也会引起;另外,结石、梗阻与炎症、创伤大手术后分别会引起结石性急性胆囊炎、胆囊息肉引起的急性胆囊炎、其他原因引起的非结石性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的症状

  1.症状   (1)腹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发病早期腹痛可发生于中上腹部、右上腹部,以后转移至右肋缘下的胆囊区,常于饱餐或高脂饮食后突然发作,或发生于夜间,是因夜间仰卧时胆囊内结石易于滑入胆囊管形成嵌顿之故。疼痛常呈持续性、膨胀样或绞痛性,可向右肩和右肩胛下区放射。患者中2/3可有典型胆绞痛的既往史。在老年人中,由于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可无剧烈腹痛,甚至可无腹痛的症状。   (2)恶心、呕吐:大约半数以上患者有恶心,1/3以上病例有呕吐。实验证明,单纯胆囊扩张并不引起呕吐,而胆总管扩张者常有呕吐;若症状较严重,应考虑胆囊管或月日总管结石存在的可能。   (3)发热:常轻度发热,体温升高至38℃左右,当病变发展到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时,坏疽胆囊常发生穿孔,穿孔多发生在胆囊底部及颈部,临床一旦出现高热、寒战、腹痛呈持续性剧痛且无间歇性缓解期,常预示胆囊坏疽、穿孔。   2.体征   患者常呈急性病容。疼痛加剧时更有烦躁不安现象。脉搏随体温升高而略加快,阵发性疼痛加剧时,可有阵发性加快。   (1)压痛:右上腹胆囊区有明显的压痛、肌紧张及右季肋部叩击痛。如检查者站在患者右侧,用左手大拇指置于胆囊区,其余各指放在肋骨上,让患者做深呼吸使肝下移,则因拇指触及胆囊而使疼痛加剧,患者有突然屏息呼吸的现象,称为Murphy(墨菲)征。有时可见压痛区皮肤水肿,若局部肌肉强直,须考虑有胆囊坏死及穿孔的可能。   (2)肿块:15%一30%的患者右上腹可扪及肿块,系由发炎和肿大的胆囊与邻近网膜粘连所引起。扪及肿块多在起病48小时后,其位置、大小和触痛程度则随病情程度的变化而不同。   (3)黄疸:20%~25%患者出现黄疸,但多为轻度或隐性黄疸,即血清总胆红素在34—85.5μmol/L。黄疸系因伴胆总管结石、炎症、Oddi括约肌痉挛,引致肝细胞损害所致。   (4)腹胀:少数患者有腹部胀气,严重者还可出现肠麻痹。

检查

急性胆囊炎的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   2.血清总胆红素:临床上约10%病人有黄疸,但血清总胆红素增高者约25%。单纯急性胆囊炎病人血清总胆红素一般不超过34μ;mol/L,若超过85.5μ;mol/L时应考虑有胆总管结石并存;当合并有急性胰腺炎时,血、尿淀粉酶含量亦增高。   3.血清转氨酶:40%左右的病人血清转氨酶不正常,但多数在U以下,很少高达急性肝炎时所增高的水平。   二、影像学检查:   1.B型超声:   2.CT及MRCP检查:

诊断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

  综合以上病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可诊断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l.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腹痛多发生在左上腹,持续性,呈束带状,淀粉酶明显升高,B超和CT可以提示胰腺肿大、渗出等急性胰腺炎的表现。   2.急性溃疡穿孔   患者多有溃疡病史,发作时疼痛难忍,查体腹部压痛、反跳痛.呈板状腹。腹平片示膈下游离气体。   3.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可以先上腹痛,但很快转移到右下腹,查体麦氏点压痛。   4.右肾结石   可以表现为右上腹部疼痛,但多伴腰痛,放射到会阴部,可以有镜下或肉眼血尿,但大多没有发热。腹平片大多可以发现阳性结石。   5.心绞痛   多在劳累时出现,伴气短,一般心电图可以鉴别。   6.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十二指肠周围炎   年轻患者多见,有长期反复发作病史,消化道症状明显,春秋季节易发作,发病具有典型的周期性,腹痛发作时进食可缓解,可有特征性夜间饥饿痛,予以抑酸治疗有效。   7.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起病急,疼痛剧烈,呈刀割样,可由局部快速蔓延至全腹,有典型的腹膜炎体征;腹部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   8.急性胰腺炎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时,胆囊结石可进入胆总管诱发胰腺炎,此时常需鉴别。胰腺炎时腹痛呈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可向两侧的腰背部放射,腹胀明显,重症急性胰腺炎有程度不同的休克及腹膜刺激征。腹膜炎可局限于上腹部,或延及全腹部;有明显的肠胀气,肠鸣音减弱;大多数病人移动性浊音阳性。左侧胸腔反应性渗出。少数病例腰部水肿,皮肤呈片状青紫色改变,称为Grey-Turner征;脐周皮肤呈青紫色改变称为Cullen征。实验室检查可见淀粉酶变化,影像学检查可资鉴别。   9.肠梗阻   具有典型的腹痛、腹胀、停止排气、呕吐四联症,腹痛常呈现阵发性,可见腹部肠蠕动波等,查体时可见肠型、胃型,腹部平片可见典型阶梯形气液平面改变。   10.肝癌自发破裂出血   多有长期肝炎病史,上腹突发疼痛,伴有心慌、面色苍白、脉速、血压下降等失血性休克表现,诊断性腹穿抽出不凝血即可鉴别。

治疗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概要:   急性胆囊炎一般需住院治疗,接受静脉输液和补充电解质,及早使用抗生素。严重的时要进行手术治疗。有阵发腹痛者,给予33%硫酸镁溶液。抗感染。利胆治疗或中医治疗。手术方法主要是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造瘘术。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急性胆囊炎患者一般需住院治疗,接受静脉输液和补充电解质,并禁食、禁水。通常只要怀疑有胆囊炎,就应及早使用抗生素。   (1)治疗原则   对症状较轻微的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可考虑先用非手术疗法控制炎症,待进一步查明病情后择期手术。对较重的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或胆囊穿孔,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但必须做好术前准备,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以及应用抗生素等。非手术疗法对大多数(80%~85%)早期急性胆囊炎患者有效,包括解痉镇痛、抗生素的应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全身的支持疗法。在非手术疗法治疗期间,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和体征有发展,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特别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更应注意。据统计,约1/4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将发展成胆囊坏疽或穿孔。对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由于病情发展较快,一般不采用非手术疗法,宜在做好术前准备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2)解痉止痛对症治疗   (3)抗感染治疗:   (4)利胆治疗:   二、手术治疗

微创三孔法切除胆囊治疗

术中见肿大的胆囊

 主刀医师:赵书华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如果诊断肯定,病人又无手术禁忌证,通常在病后1~2天手术切除胆囊,但如果病人有其他疾病,就会增加手术的危险,则手术可延迟到其他疾病得到处理。如果病情减轻,手术可推后进行,大约在6周或更长时间以后。如果出现并发症如脓肿、坏疽或胆囊穿孔,则需要外科手术处理。   手术方法主要是胆囊切除术或胆囊造瘘术,如病情允许而又无禁忌证时,一般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对危重患者,应在局麻下行胆囊造瘘术,以达到减压、引流的目的。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最彻底的手术方式,在当前也是较安全的术式,总体手术病死率不足1.0%,但急性期手术病死率要稍高一些。   (一)手术时机的选择   目前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还存在争议,一般认为应采用早期手术。早期手术不等于急诊手术,而是患者在入院后经过一段时期的非手术治疗和术前准备,并同时应用B超和同位素检查进一步确定诊断后,在发病时间不超过72小时的前提下进行手术。早期手术并不增加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对非手术治疗有效的患者可采用延期手术(或称晚期手术),一般在6个星期之后进行。   (二)手术方法   1.胆囊切除术   2.胆囊造瘘术   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lomy,LC)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常规胆囊切除术的最佳选择。以往将急性胆囊炎视为Lc的相对禁忌证,认为镜下手术时间长、并发症高。随着腹腔镜器材及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认为发病时间长、高烧、腹膜炎不是手术绝对禁忌证,仅增加手术难度而已,只要掌握好正确的手术时机,Lc治疗急性胆囊炎仍是安全、可靠的。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偏方治白癜风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