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石性胆囊炎的防治
结石性胆囊炎系指胆囊内或胆囊颈部产生结石的疾病。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结石的部位、大小、是不是引发感染、阻塞和阻塞的部位和程度。结石性胆囊炎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病变。根据其所在部位不同,可有胆囊结石、原发性或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结石之分。
我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得病率为16.09%,占所有良性胆囊疾病的74.68%。胆囊结石是最常见的慢性胆囊炎危险因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所有慢性胆囊炎的90%~95%,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则不常见,占所有慢性胆囊炎的4.5%~13.0%。
病因
1.胆囊结石
结石致使反复的胆囊管阻塞,并造成胆囊黏膜损伤,出现反复的胆囊壁炎性反应、瘢痕构成和胆囊功能障碍。
2.细菌感染
正常胆汁应该是无菌的,当胆囊或胆管出现结石嵌顿、阻塞,则可能致使肠道细菌逆行感染。
慢性胆囊炎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肠道细菌的逆行感染,致病菌的种类与肠道细菌基本一致,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4.4%,近年来的研究提示,幽门螺杆菌(lori)感染可能与慢性胆囊炎的产生有关。
临床表现
1.腹痛
是大多数慢性胆囊炎最常见的症状,发生率为84%。腹痛的产生常与高脂、高蛋白饮食有关。患者常表现出发作性的胆绞痛,多位于右上腹,或出现钝痛,可放射至背部,延续数小时后减缓。
2.消化不良
是慢性胆囊炎的常见表现,占56%,又称胆源性消化不良,表现为暖气、饱胀、腹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
3.体格检查
约34%的慢性胆囊炎患者体格检查可检出右上腹压痛,但大多数患者可无任何阳性体征。
4.常见并发症
当出现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源性胰腺炎时,可观察到急性胆囊炎和急性胰腺炎相应的症状和体征;Mirizzi综合征的表现与胆总管结石类似,无特异性;胆石性肠梗阻则以肠梗阻表现为主。
5.无症状胆囊结石
随着超声技术的广泛运用,胆囊结石常可在常规健康体格检查中被偶然发现,患者既无明显症状又无阳性体征,但在未来可有部份患者出现症状。
6.胆囊内结石
一般不产生胆绞痛的症状,称为静止性结石,可有右上腹隐痛、反酸、嗳气、腹胀等消化不良的症状,在摄取油腻食品后明显,如伴随感染时可有急性胆囊炎的症状。可无阳性体征,少数结石过大时可触及胆囊。
7.胆囊管内结石
可有胆绞痛的表现,突发性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向肩背部放散,伴恶心、呕吐等。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右上腹可触及肿大的胆囊,有压痛,如出现胆囊穿孔可有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急性腹膜炎的体征。部份患者可出现黄疸。
检查
1.白细胞总数10×/L,核左移。
2.腹部X线摄片胆囊区可见阳性结石。
3.B超检查示胆囊增大,壁厚3.5mm,内有强光团伴声影。
4.静脉胆道造影胆囊不显影。
或MRI检查显示胆囊结石。
诊断与鉴别诊断
1.反复发作性的右上腹痛,可向右肩胛下区放射。腹痛产生可与高脂、高蛋白饮食有关。
2.可伴消化不良症状,体格检查可有或无右上腹压痛。
3.超声等影象学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和(或)CCK-HIDA评估为胆囊低喷射指数(喷射指数35%)。
4.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酒精性肝炎、急性胰腺炎、右下肺炎、肾盂肾炎、急性右心衰竭、消化性溃疡并发急性穿孔等疾病。
医治
1.无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医治
对无症状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而言,医治原则是饮食调剂,有症状时可利胆对症医治,继续视察。对某些高风险患者可采取预防性胆囊切除。
(1)饮食调剂胆囊结石及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病发和饮食及肥胖有关。建议应规律、低脂、低热量膳食,并提倡定量定时的规律饮食方式。
(2)利胆医治①熊去氧胆酸使用熊去氧胆酸有助于下降胆源性疼痛的产生风险,避免急性胆囊炎的产生,改良胆囊平滑肌收缩性和炎性浸润;②阿嗪米特可增进胆汁合成和分泌,同时提高胰酶的活性,增进吸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在利胆的同时还有助于改良消化不良等症状;③茴三硫具有促胆汁分泌和轻度的促胆道动力作用。
(3)预防性胆囊切除①易患胆囊癌的高危人群;②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的患者;③体质量迅速下落的患者;④“瓷化”胆囊致使胆囊癌风险增加者。
2.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医治
医治以控制症状、消除炎性反应为主。
(1)解痉止痛用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的胆绞痛。可用硝酸甘油酯0.6mg舌下含服,或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可同时用异丙嗪25mg肌内注射。镇痛剂哌替啶50~mg肌内注射,与解痉剂适用可增强镇痛效果。
(2)减缓胆源性消化不良症状慢性胆囊炎中普遍存在炎性刺激和胆囊壁慢性纤维化等改变,容易致使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对有明确胆囊结石的消化不良患者,10%~33%的症状可在胆囊切除术后得到减缓。
(3)抗感染医治根据慢性胆囊炎患者胆汁培养结果、患者感染严重程度、抗生素耐药性和抗菌谱,和患者的基础疾病,特别是对肝肾功能有伤害等情况,在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的医治中公道运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3.外科医治在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医治中的地位
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一般首选内科医治,但在内科医治的基础上,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和表现,则需斟酌外科医治。
4.常见并发症与处理原则
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或出现并发症,如急性腹膜炎、急性胆囊穿孔、重症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时,应及时请外科医师会诊及处理。如暂时不适合手术医治或有手术忌讳证时,可斟酌超声或CT引导下胆囊穿刺引流术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
5.中药、针灸医治
传统中药在胆囊炎医治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选择利胆中药。针灸医治经常使用穴位有胆俞、胆囊、阳陵泉、期门、足三里等。
预后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一般预后良好,但一旦出现症状,或症状反复发作者,特别是对胆绞痛患者,需要积极处理,必要时行外科手术。胆囊癌的产生与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有关,65%~90%的胆囊癌患者有胆囊结石,但唯一1%~3%的胆囊结石患者发展为胆囊癌。
本日推荐专家
普外科专家高鹏
医学博士,外科主任医师,医院普外二科主任,医院特邀专家,广东省数字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应急医学技术与设备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善于对胃肠、肛肠、肝胆胰、甲状腺、乳腺疾病的诊治、微创及精准医治,特别对高龄、危重、疑问患者的医治。
北京治白癜风的最好医院北京有好的白癜风医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