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皆有根源☆健康要在本元
尚某,男,32岁,于年10月19日就诊。
主诉:右季胁部疼痛不适1年余,伴失眠等症。
患者于1年多前开始出现右季胁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于睡眠中痛醒,自诉曾在外院行腹部彩超检查示:胆囊息肉。多次服西药(具体不详)未见明显缓解。近半年来熬夜加班较频繁,右季胁部疼痛愈加严重,多为绞痛,夜间更甚,常痛醒。现症:神倦,面色晦暗少华,胸部憋闷不舒,心烦急躁易怒,右上腹压痛明显,常于夜间痛醒,胃纳差,舌边及舌尖暗红、苔少且黄腻,脉弦细数。
中医诊断:胁痛(肝脾失调,胆失疏泄)
西医诊断:胆囊息肉
治疗:以1.5寸毫针直刺双侧“阳陵泉”穴,先刺左侧后刺右侧,行提插捻针法,先泻后补,强刺激,行针时患者自觉有强烈的传导感从针刺部位流窜至右季胁部,起针后患者诉胸部及右季胁部舒畅,不适感如失。
次日来诊,患者面怀喜色,诉昨夜一觉睡到天亮,无痛醒,半年多来从未有过如此舒服。患者主动要求连续治疗一周,胁痛基本消失。
嘱其调畅情志,少熬夜,不喝酒、抽烟,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之物。
5个月后随访,期间胁痛未再发作,夜寐正常。
按语:胆囊息肉为西医病名,中医属“胁痛”范畴。“阳陵泉”穴属足少阳胆经,主治胆、胁部病症。《灵枢经·邪气藏府病形》:“胆合入于阳陵泉。”《黄帝明堂经》:“主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如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胁下支满,呕吐逆。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胆胀。”
本病亦可取“太冲”、“肝俞”、“胆俞”、“足三里”等穴,然辨证、辨病、取穴虽重要,针法为秘钥。治疗虽重要,预防更关键!
本文属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改编或其他用途。若转载需经授权,如存在不当使用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如有侵权,作者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未病先防、医者仁心☆长按识别白癜风治疗偏方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