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谈霉菌危害及医治措施
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
夏季多雨,气候温热湿润。玉米、大麦、小麦、糠麸、棉子等在温度25℃~30℃,相对湿度为80%~90%,原料中水份含量为17%~18%,保管不妥,最易引发霉菌生长繁殖。因此,购买玉米一定要做好质检,买优良玉米,放于干燥、透风、低温处储存,严防发霉变质。
玉米霉变后会被霉菌代谢产物——霉菌毒素所污染,如: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T-2毒素、烟曲霉毒素、赭曲毒素等,这些霉菌毒素化学及物理稳定性强,耐高温、耐持久、耐加工进程中的各种处理,因此简单的处理加工及烹饪很难消除霉菌毒素对畜禽和人类的危害。
人和动物一次性摄取含大量霉菌毒素的食品常会产生急性中毒,而长时间摄取含少许霉菌毒素的食品则会致使慢性中毒和癌症。因此,食粮及食品由于霉变不但会造成经济损失,有些还会造成误食人畜急性或慢性中毒,乃至致使癌症。
霉菌毒素造成的危害:1、霉菌毒素会造成经常性的拉稀,肠道病久治不愈,饲料便频繁产生,采食量大大减少,体重大大下落。
2、霉菌毒素能引发法氏囊、胸腺和脾脏等免疫器官萎缩,引发免疫抑制。引发新城疫、流感等免疫失败。
3、霉菌毒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对消化道的破坏相当严重。能引发口腔溃疡,嗉囊的炎症和病情后期的假膜,溃疡性和增生性腺炎,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构成溃疡,肌胃角质膜易剥离。角质膜增厚和角质膜下构成出血溃疡,肠道脆性增大,肠粘膜脱落、坏死。影响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饲料利用率和转化率下降。
4、霉菌毒素中毒可致使肝脏多灶性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增生和病发前期由于充血而呈暗红色,后期由于脂肪聚集呈黄色,但不管病发前期与后期都为橡皮肝的感觉。胆囊黏膜由于胆小管的增生和坏死而发炎,出现胆囊脆性增大的现象。
5、霉菌毒素会造成种鸡产蛋下落、蛋壳质量下落、受精率和孵化率下落,孵化中胚胎死亡多见;霉菌毒素通过减少肝脏卵黄前体的合成和转运而对蛋鸡产蛋造成影响,采食量的下落和料价比的不合理是母鸡性成熟延迟。
6、霉菌毒素对血管壁的损伤使血压上升,增加了心脏的负担,使腹水症多发。
7、霉菌毒素对肾脏的伤害表现为肾小管产生变性而阻塞,产生尿酸盐沉积,从而致使痛风症的产生,不明病因腿病增多。
家禽病例变化首先就是素囔炎,素囔有豆腐渣样一层白膜,严重的像毛巾样毛绒,腺肌胃溃疡,裂口,有的乃至穿孔,肝脏有霉菌斑,鸡群同时表现过料症状。尤其是过料,由于肠粘膜的脱落严重,用药稍显好转,停药即复发。因此分析腺胃炎和肌胃炎与肠毒综合症不是一个个单独的疾病,而有一定的关联性。即共同的致病因子致使胃肠道病变。
从口腔溃疡、嗉囊溃疡到、腺肌胃炎到肠炎过料一系列症状,我们不由深叹,鸡的消化道几乎没有完全无损的粘膜,为何呢?是什么原因破坏了这个天然的粘膜屏障呢?
消化道粘膜屏障的破坏,造成鸡胃肠道功能的紊乱,肠道正常菌群失调,PH失衡,因此构成恶性循环。造成了饲料的巨大浪费。使鸡群生长发育受阻,料蛋比升高。重者造成鸡自体中毒,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并且病发范围之大,时间之久长,难以统计。
为何近几年霉菌毒素的问题多发?有时候人们看到了霉菌,但并没有检测到霉菌毒素,有时候看不到霉菌,却检测到了霉菌毒素。这是由于霉菌并不是都会产生霉菌毒素。
霉菌只有在应激条件下才会产生霉菌毒素。在应激条件下,霉菌的生存遭到了挑战,这时候霉菌会产生毒素保护自己,压抑其他微生物。如气候变化剧烈,出现极端气候的时候,霉菌就会产生霉菌毒素。近几年极端气候(如厄尔尼诺)频发,是造成此年以后霉菌毒素中毒症多被发现的主要原因。国内近些年来由工玉米收割与储存方式的转变,也使玉米等作物的霉变现象越发多见。
防治措施加强饲料生产的管理
首先要严把原料采购关,杜绝霉变原料入库;控制仓库的温度湿度,注意透风,做好对仓库边角清算工作,避免原料在贮存进程中变质;控制饲料加工、配制、运输等环节,控制饲料的贮存环境,尽可能缩短贮存时间,避免饲料在禽舍中发霉变质。
公道使用饲料防霉剂
饲料防霉剂,要具有抑制霉菌生长,但又对动物无毒的特点。因此,作为饲料防霉剂,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原则:1是具有较强的广谱抑菌效果;2是pH值低,在低水份的饲料中能释放出来;3是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经济、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有效添加量不影响动物健康及饲料的适口性。
中毒蛋鸡的医治
更换饲料无疑是最有效解决霉菌中毒的方法,在提供无污染的饲料后再使用1定量的百安明或制霉菌素,大多数霉菌毒素中毒的家禽很快会恢复健康。另外,补充维生素,例如维生素E和维生素C可以部份抑制T-2毒素和赭曲毒素对蛋鸡的毒害;N-乙酰半胱氨酸和硫胺能下降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其机理是增加了谷光苷肽的合成。
白癜风诱发因素白癜风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