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成功为一位81岁高龄的老年患者实施了“胆囊结石并胆囊炎、胆总管结石”微创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获得了家属的好评。患者郑某某是一位81岁高龄的老人,家住迁安市扣庄镇,因腹部医院普外一科进行治疗,入院诊断为“胆囊结石并胆囊炎、胆总管结石”。家属考虑患者年纪较大,对于手术治疗忧心忡忡,但又不忍心看着患者被反复的腹部疼痛所折磨。普外一科对这位高龄患者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术前检查,并认真组织全科医务人员进行仔细的术前讨论,确定了微创手术治疗的方案,经过与患者家属的耐心沟通,在家属的充分信任下,于年1月27日在全麻下为患者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经胆囊管微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及胆囊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第一天即能下床活动,术后第二天就可以进食,为患者彻底解除了病痛,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治疗效果。

(腹腔镜下经胆囊管置入纤维胆道镜)

(胆总管内结石)

(经胆道镜置入网篮准备取石)

(胆总管内结石取出后胆囊管夹闭)

近年来,医院普外一科始终以外科技术的微创化做为发展方向,坚持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的治疗原则,精益求精显身手、微创技术再提升,年伊始,又积极开展了新的微创手术技术,造福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外科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医院自年开始应用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手术以来,其作为一项微创、安全的治疗手段在治疗胆囊疾病方面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由于胆囊结石患者中约有4%--15%的同时伴有胆总管结石,而且几乎均并发胆总管单发小结石,因此此类患者不能只单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胆总管结石仍需进一步治疗。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传统的开腹手术,在切除胆囊的同时切开胆总管取石,术后留置T管引流,此方法手术切口创伤大,胆汁丢失多,易并发水电解质紊乱、肠粘连、切口裂开等并发症,且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长,痛苦大,老年患者和合并其它疾病的患者风险大。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EST较剖腹手术治疗简单、价廉,易被病人所接受,尤其对不宜手术或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如年老体弱、手术危险性较大的病人提供了新的治疗措施。但是治疗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不能同时进行,较费时,且破坏胆道正常的生理结构,易引起十二肠穿孔、诱发胰腺炎、乳头部出血及后期并发胆管逆行感染等并发症。3、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此类手术也具有创伤小的优势,但病人需带管30~40天,生活不便,住院时间长,胆汁流失量大,易造成水电解质紊乱,拔管后可能引起胆漏等并发症,费用较高。4、腹腔镜下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不需解剖胆总管,不需放置T管和缝合胆总管,无破坏胆总管生理结构,创伤小,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对适宜病例优越性非常明显;但此种手术要求术者必须具有丰富的胆道外科手术经验和熟练的纤维胆道镜操作技术。以上术式各有优缺点,选择何种术式应个体化选择,如果病例选择得当,腹腔镜下联合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是创伤最小,恢复最快最好的方式。腹腔镜结合纤维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它的优点是明显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不需放置T管支撑引流,不需解剖胆总管,不需担心切开缝合后纤维瘢痕修复所致的狭窄,且胆漏机会少,充分体现了现代微创外科的优越性。

普外一科简介

普外一科门诊位于门诊大楼一层东区,住院部位于外科大楼11层东区,开设床位37张,共有医护人员16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人,人才结构合理,专业力量雄厚,人员素质高。主治肝脏、胆道、胰腺、脾脏、胃肠、甲状腺、下肢静脉曲张、疝气、胸心等外科疾病。该科又以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为特色,如腹腔镜下无血阑尾切除及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胆道探查术、肝内胆管取石术,腹腔镜脾切除术、肝活检术及肿瘤切除术、腹腔镜胃肠穿孔修补术等,以及腹腔镜下胃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门脉高压症的腹腔镜下门奇断流术、胸腔镜等较高难度手术,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普外一科将利用自身优势、不断开拓进取,以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护理服务患者;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以微创诊治为特色,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耐心、细致的医疗服务。

首席主任:郝晓尊主任医师

普通外科门诊1诊室定期应诊。

主任:王志峰主任医师

每周一、三、五上午普通外科门诊1诊室应诊。

肝胆外科门诊服务

肝胆外科住院部

-END-

供稿:普外一科王志峰

编辑: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