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秦音 古调独弹
西北5省区秦腔艺术节综述
8月25日至9月5日,2005西北5省区秦腔艺术节在兰州成功举行。西北5省区秦腔艺术节的前身是中国秦腔艺术节,发端于2000年,每两年举行1届,今年更名为西北5省区秦腔艺术节,简称2005秦腔艺术节,由中国戏剧家协会、甘肃省文化厅、甘肃省文联、兰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甘肃省剧协、兰州市文化出版局、兰州市秦剧团承办。本届秦腔艺术节以“发展先进文化、宏扬秦腔艺术、促进文化交流、繁华戏剧舞台”为主题,来自陕、甘、宁、青4省区的10个院团演出大戏10台、折子戏6台,观众达1.5万人次。组委会还在黄河风情线近水广场组织演出了12场戏曲、歌舞、音乐等演出,举行了“千古秦韵”大型秦腔艺术展览,观众达13万人次。10个院团携16台剧节目参演在本届秦腔艺术节上,有10个专业戏曲院团带着16场新创剧节目参演。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参演的是秦腔本戏《雀台歌女》、《杜甫》和“王新仓专场”3台剧目。《雀台歌女》摆脱了“痴情女子负心汉”之类传统故事塑造人物的窠臼,再现了一名执著、坚贞、任性的歌女形象;申报“二度梅”的李东桥在大型秦腔《杜甫》中演绎了“诗圣”杜甫,这也是杜甫的命运悲剧首次以戏曲的情势展现在舞台上。宁夏回族自治区有4台剧目参演。自治区秦腔剧团和青铜峡秦剧团各带来了1台折子戏;银川市秦腔剧团参赛的剧目是秦剧《死水微澜》,女主角邓巧姑由梅花奖得主柳萍扮演;固原秦腔剧团参赛的剧目是眉户剧《走出大山》,反应的是宁夏南部山区组织劳务大军输出,增进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西北经济发展的故事。西宁市秦剧团代表青海省参加艺术节,他们推出了大型秦腔现代戏《母亲》和1台折子戏专场。兰州市秦剧团表演的“张小琴专场”、《梁宫秘史(中)》和该团青年队表演的“青春版”《荆钗记》等代表东道主兰州市单独组团参加。甘肃省代表团参演剧目是甘肃省陇剧院的陇剧《死水微澜》、甘肃省京剧团的儿童京剧《鸡毛信》和天水市秦剧团的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秦剧《山里红》。秦腔艺术节呈三大特点“评论与评奖结合,继承与发展结合,专业艺术与大众艺术结合,这是2005西北5省区秦腔艺术节的3大特点,也是本届秦腔节获得的丰富成果。”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董伟9月4日在兰州如是说。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专家也称赞本次秦腔艺术节突出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结合、专业艺术与群众文化的结合、演员与观众的结合、剧院与广场的结合、评奖与评论的结合,是一次高水平的秦腔艺术盛会。秦腔节评奖“瘦身”为28个本届秦腔节共设立了8个综合奖,20个单项奖。剧目类奖8个,分别是:优秀剧目奖秦腔《杜甫》、连台戏《梁宫秘史》(中本)、秦剧《山里红》、眉户剧《走出大山》;剧目奖青春版秦腔《荆钗记》、陇剧《死水微澜》、秦腔《母亲》、秦腔历史剧《雀台歌女》。单项奖20个:《杜甫》编剧党小黄和《母亲》编剧王景珊获编剧奖;《杜甫》导演李学忠获导演奖;《雀台歌女》作曲谭建春等获作曲奖。优秀表演奖共16个,他们是王建军、王新仓、任小蕾、李东桥、李成刚、曲巧哲、张小琴、张兰秦、张建新、张晓琴、柳萍、俞海涛、袁丫丫、陶金丽、梁少琴、窦凤霞。秦腔艺术节在兰州“落地生根”在西北5省区秦腔艺术节结束时,兰州被中国戏剧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秦腔发展基地”,并成为秦腔艺术节常设举行地,秦腔艺术节在兰州“落地生根”。兰州市市长张津梁就此表示:“‘中国秦腔发展基地’设在兰州市,我们深感重大。我们不会孤负中国剧协的厚爱和期望,将真诚地依托西北5省区的支持,为秦腔艺术的发扬光大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