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有病人问,张医生,胆囊息肉应该怎么处理,周末看了点资料,写成本文,供大家参考。不错随着人们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的增多、饮食的无规律及环境污染的加剧,胆囊息肉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胆囊息肉一般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多在体检的B超检查时被发现。对于潜伏在胆囊里的“肉疙瘩”,应该如何应对?是不是胆囊长息肉就意味着要放弃胆囊呢?
胆囊息肉的概念
胆囊息肉就是在胆囊腔内壁上长出的赘生物,小的形如粟米,仅1毫米~2毫米,大的状似桑椹,可达2厘米,根据息肉数量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单发性胆息肉多为乳头状腺瘤、单纯腺瘤和胆囊腺肌增生引起的腺肌增生病,这三种息肉癌变的机率均较高(5%左右)。多发性息肉多数是由胆囊壁上皮细胞的基底膜内有胆固醇沉积的胆固醇沉着症,它是胆囊的良性病变,很少发生癌性改变。所以单发性息肉和多发性息肉相比较,单发性息肉的癌变可能性大,对病人的危险性也大。
胆囊息肉手术指证
胆囊息肉是否需要手术治疗,目前还有很多争议,但是对于:①对于经常出现上腹部饱胀不适、腹痛等明显症状的胆囊息肉,在排除精神因素、胃十二指肠和其他胆道疾病后,建议考虑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②对于无症状的胆囊息肉,当息肉直径超过1cm、定期B超检查发现息肉持续增大,且是基底宽大的腺瘤样息肉,为防止息肉进展或恶变也应考虑手术治疗。如果没有以上几种情况,可不必急于手术,但要定期检查,每3-6个月做一次B超观察息肉变化情况。
胆囊息肉的非手术治疗
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和饮食不规律是胆囊“长”息肉的常见原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搭配膳食,避免过多地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及肥肉等);同时,规律三餐饮食,摒弃不吃早餐、常吃夜宵的不良习惯。
胆囊息肉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的发病,常于情志失调(压抑、抑郁、易怒),饮食所伤(过量饮食肥甘厚腻、过量饮酒),劳逸过度(劳累、劳神过度、安逸过度),感觉外邪(风寒、暑湿)等有关。肝胆疏泻失职、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胆汁泌排不利、湿热蕴结、瘀血内停、日久形成症瘕、积聚之症,也常形成虚实夹杂之证。其治疗上应给予疏肝利胆、清泄湿热、活血散结,必要时也应配伍扶正之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