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达到10%左右,且出现了低龄化趋势,中年人尤甚。另有统计显示,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胆结石的几率要高出许多。那么该如何通过饮食习惯减少或避免胆石症的发生呢?

胆结石高发易被忽视

“晚上多吃了几口韭菜炒鸡蛋和烙饼,半夜前心贴后背针扎一样的疼痛,去医院急诊一检查,胆结石诱发胆囊炎。”刚做完胆结石腹腔镜摘除手术的徐先生讲起近日的遭遇仍心有余悸,大夫说如果延误治疗极有可能穿孔,导致胆源性胰腺炎,会危及生命。徐先生今年43岁,年体检查出有胆结石,当时体检报告显示有两颗体积约绿豆大小的石头,大夫也没有给出好的治疗方法,只是建议少吃油腻鸡蛋等食物,没有彻底根除的药物疗法。

无独有偶,日前,医院普外科,拿到检验结果的张女士对医生讲。“10多年的老结石了,疼了,吃几片药就扛过去了;不痛也就没太在意。谁知道胆囊就这么被拖坏了。”张女士10多年前体检中就发现有胆囊小结石,一直没什么症状,她也就不查也不治。去年上腹突然出现疼痛,去医院医生建议她手术,但张女士却因害怕手术一直拖着下不了决心,疼了吃点药,平时也不管不问。上月初,腹部剧烈绞痛,吃药症状一直得不到缓解。在医院检查后,发现是胆囊小结石堵死胆囊致胆坏死,大夫及时为她实施了胆囊微创切除术。

医院消化科王大夫介绍说,临床中常见到长期忽视结石引发胆囊功能坏死的患者,这些患者在被检查出患胆结石后,心想平时不疼不痛没大碍,也不去治疗,等到结石发作实在受不了时才就医,此时由于久拖不治胆囊已经丧失了功能,最后只能遗憾地将胆囊切除。他说,胆结石出现症状说明胆汁代谢方面已经出现了问题,要引起高度重视。

长期不吃早饭易患胆结石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胆囊结石主要见于成人,女性多于男性,40岁后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石为胆固醇结石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和黑色胆色素结石。大多数病人无症状,少数病人的胆囊结石的典型症状为胆绞痛,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胆囊炎。常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睡眠中体位改变时发生胆绞痛;多数病人仅在进食过量、工作紧张或休息不好时感到上腹部或右上腹隐痛,或者有饱胀不适、嗳气等,易被误诊为“胃病”而延误治疗。

王大夫指出胆石症的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明确,其重要的一个致病因素就是饮食营养不均衡。长期吃高脂食物(如动物脑、肝、肾及蛋黄等)、长期低脂饮食、偏嗜甜食或过量摄取含糖量高的食物(精制的大米和面粉等)、长期饮酒、不吃早餐、饮水过少等都易导致胆石症。

得了胆结石,要多吃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菜肴要用植物油烹调,以炖、烩、蒸为主。要吃些瘦肉、鸡、鱼(鲤鱼除外)和豆类制品等蛋白质食物,但要注意适量,不宜过量。要多吃能促进胆汁分泌及利胆的食物,如山楂、乌梅等。忌暴饮暴食,忌辛辣刺激的调味品,忌烟、酒、咖啡。另外,如果饮食不规律,想吃就吃,不想吃就饿着,在打乱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同时,也影响胆囊的收缩和胆汁排出,胆汁黏稠度增加也会引起结石。

胆结石患者定期体检很重要

王大夫说,有很多胆结石患者因为没有症状而根本不知道自己患了病,不少人都是通过体检才发现的。因此在预防胆结石方面,定期体检少不了。“此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控制饮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吃低脂食物,避免肥胖。”他提醒市民,“还要按时吃饭,这样胆汁才能正常排泄。同时还要进行慢跑等适度运动,要将吃进去的能量消耗掉。”对于已经患胆结石的病人,不能进行剧烈运动,避免因为剧烈运动导致胆结石发作。此外还要杜绝吃蛋黄等高脂肪食物。“对于没有疼痛症状的胆结石患者可以加强观察随访,不进行手术。”

目前胆囊结石的治疗大体上可分为保守和手术治疗两种。对于没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可以随访,每三个月或者半年做一次B超。有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可以吃些消炎利胆的药,疼痛缓解后可考虑手术。如果经过治疗疼痛没有缓解反而加重,考虑胆囊炎症、积脓,并有胆囊穿孔可能,应马上手术治疗。现在大部分采用腹腔镜手术,它比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损伤小,90%以上的胆囊结石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治疗,一般手术后一到三天就可以恢复。此外,如果结石直径≥3cm、儿童胆囊结石、合并糖尿病、有心肺功能障碍以及发现胆囊结石10年以上均必须手术治疗。

作者:戴小云

责编:小白

↓↓↓点击"阅读原文"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呢
河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