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健康成人中,胆囊息肉发病率约为5%,国外文献胆囊息肉发病率高达10-20%,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在街上拉十个人做B超,一到两个人会被诊断出患有胆囊息肉,这足以说明胆囊息肉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
01什么是胆囊息肉?胆囊息肉也叫“胆囊息肉样病变”、“胆息肉”,包括多种疾病。它是胆囊壁上生长的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来的像“息肉”一样的病变,可以把它想象成山洞洞壁长出来的钟乳石。
胆囊息肉分成两种,一种是性质“好的”,即非肿瘤性息肉,比如胆固醇结晶、组织发炎后隆起、胆囊囊壁受到刺激后增生等情况下形成的息肉,都是调皮的“好孩子”,他们很少发展成恶性肿瘤而危及生命。另外一种是性质“坏的”,即肿瘤性息肉,比如早期胆囊癌、腺瘤等。这些恶性肿瘤或能发展成恶性肿瘤的“坏分子”,最终会严重危及健康,需及时治疗。
02为什么会产生胆囊息肉?胆囊息肉包括多种具体疾病,原因比较复杂。男性发病率比例是女性的5倍,最多见于40到50岁。如果你有高脂血症,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体型肥胖、有脂肪肝、低密度脂蛋白密度也升高,那产生胆固醇性息肉的风险也就大大增加。其他需要注意的人群包括乙肝患者、糖尿病患者和有胆囊结石的病人,以及吸烟喝酒、生活饮食不规律的人也需要注意胆囊息肉的发生。
03胆囊息肉能变癌吗?胆囊息肉的概念其实本身也包括了一些早期癌变的病灶,但也有良恶之分。一般来讲属于非肿瘤性息肉不会癌变,如果超声报告提示胆囊息肉小于1.0cm的话,其恶变的几率非常非常之低,基本上可以放宽心情,不必焦虑担忧。而肿瘤性息肉(主要为腺瘤)是胆囊癌的重要危险因素,当胆囊息肉直径大于1.0cm时,癌变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大于2.0cm时,几乎可以直接认为就是恶性肿瘤。这就需要我们定期体检经常观察其变化,提高警惕,可以半年左右做B超一次,监测息肉的变化。
04胆囊息肉需要治疗吗?胆囊息肉很少有明显临床症状,部分人有不典型的腹痛、腹胀表现,胆囊息肉治疗的主要针对那些肿瘤性息肉。这些早期癌变或潜在癌变的肿瘤性息肉,如果“放任自流”,最终会发展成胆囊癌。一方面胆囊癌变的过程非常隐秘,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一般很难及时发现。而一旦出现体重下降、上腹胀满疼痛、眼睛发黄等情况的时候,息肉已经发现到胆囊癌晚期,就无法通过手术切除了。另一方面,胆囊癌的治疗效果差,对化疗和放疗都不敏感,手术是唯一根治性治疗方法。一旦失去手术机会,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05胆囊息肉一定要做手术吗?胆囊息肉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病变的胆囊。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是当前治疗的“金标准”,效果和安全性都值得肯定。患者超声随访中,胆囊息肉恶变率大约0.6%左右,一般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是决定是否切除胆囊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一旦发现胆囊息肉,要了解清楚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患者需要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治疗建议。对于细小多发的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可以尝试口服“胆酸”类药物,通过溶解胆固醇的机制进行治疗。
胆囊息肉并不可怕,不要过分紧张。咨询专业医生,对于高危息肉及时的手术治疗,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按照医生制定的计划并定期进行B超检查,也可以很好的掌握胆囊息肉的变化。
广东高尚医学健康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