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叶红英,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擅长各种垂体瘤的术前诊断、药物治疗及术后随访评估;垂体功能减退症的优化替代治疗;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和药物治疗;尿崩症、生长发育障碍的诊治;肾上腺疾病内分泌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治;围孕产期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基于病理生理的糖尿病个体化治疗。

“年5月,医院内分泌科和神经外科共同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垂体瘤?神经内分泌论坛。论坛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演讲者,远远望去,并不像是哪位大咖打算滔滔不绝地与台下同行分享最新的内分泌诊疗进展,因为他不仅看起来年纪轻轻,举手投足间还能感觉到他羞涩又踌躇,但是表情又很真诚,仔细一听,哦,原来他是在发表感激之言。他说,正是在年举办的这场论坛上,解决了困扰他八年的‘疑难杂症’,终结了他的漫漫求医路。”

每年,医院举办的垂体瘤?神经内分泌论坛独树一帜,那就是MDT模式。这种全新的授课模式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相关的内分泌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放射外科、神经病理等专科医生将一起参与,一起授课,一起讨论一个专题。

▲医院神经内分泌MDT团队正在进行病例讨论

28岁的小风20岁时因出现满月脸、水牛背、紫纹等症状,被诊断为库欣综合征,自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求医之路。在这八年里,他从南医院,先后接受了垂体手术和左肾上腺切除术,病却不见好,最后只能靠服用酮康唑维持,医院和药店都买不到了。自打得了“怪病”,他从浑不在意到难以置信再到几乎要自暴自弃。这8年,他本该享受恋爱成家拼事业,却因为“怪病”自卑到尘埃里。来到医院内分泌科求诊,仿佛是他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医院以后,医生重新进行了评估和诊断,做了特殊的检查——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这时恰逢医院垂体瘤?神经内分泌学习班举行,他这个病例被提交到了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内分泌、神经外科、神经影像和神经病理等专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结论很快就确定下来,推翻了从前库欣病的诊断。小风患的其实不是库欣病,而是一个需要跟库欣病鉴别的异位ACTH综合征。进一步的检查,奥曲肽显像发现左肺有一个不足1公分的病灶,考虑是分泌ACTH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是它导致了小风的皮质醇增多症。后来小风在胸外科进行了手术治疗,病情全部缓解,彻底治愈。于是才有了开头那一幕。

MDT适合多种疑难重大疾病,未来,可能整个诊疗模式都会顺势而改”

MDT即多学科诊疗模式,说起现在MDT的火爆,叶红英教授指出此乃“疑难重大病症的大势所趋”。MDT模式最早应用于恶性肿瘤的诊疗,且发展和应用趋于成熟。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手术、药物和放射治疗,目前还包括靶向治疗、心理支持等多种治疗手段。从个体化治疗到精准医疗,多学科专家共同决策带来的优势让MDT诊疗成为肿瘤诊疗的首选。

据叶红英教授介绍,“神经内分泌特别是垂体瘤的MDT,美国早30多年前就开始了。美国哈医院医院等,都设有专门的神经内分泌中心,MDT是其关键的诊疗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内分泌科作为‘主打’,冲在第一线;后续神经外科、神经放射外科、眼科等科室再‘跟上’。”

“绝大多数垂体瘤虽然不是恶性肿瘤,却是诊疗更加复杂的功能性肿瘤。”

垂体是人体内分泌中枢,其病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结构异常,二是功能异常。“结构异常即垂体上多了个‘东西’或缺了‘一块’。这个东西可能是肿瘤,也可能是炎症、囊肿或增生,但影像学上都表现为‘占位’。功能异常可能是某种激素分泌过多,也可能是某种激素分泌不足。但垂体病变更多的情况是既有结构的异常又有功能的改变。”

MDT的诊疗模式,能让复杂的诊疗变得相对简单,医生们各司其职,各展所长。内分泌科医生打头阵,负责诊断和鉴别诊断,然后和其他医生一起探讨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等。一般来说,除PRL瘤之外的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大腺瘤首选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由神经外科亚专科医师负责,需要时神经放射外科进一步治疗。溴隐亭药物治疗是泌乳素瘤的首选治疗,而生长抑素类似物在其它功能性垂体瘤的治疗中越来越重要。

“皮质醇增多症患者,垂体有瘤,不一定是库欣病;没有瘤,不等于不是库欣病”

皮质醇增多症的典型症状包括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骨质疏松、痤疮、多毛、乏力、月经紊乱等。引起库欣综合征的病因却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垂体ACTH瘤即库欣病、肾上腺肿瘤和异位ACTH综合征。叶红英教授特别指出,“不同的病因治疗完全不同,因此病因鉴别显得尤其重要。垂体有肿瘤,不一定是库欣病;垂体没有瘤子,不等于不是垂体库欣病。”

现在,对皮质醇增多症患者,医院神经外科的医生们是这样做的:内分泌科确认是“垂体ACTH瘤”,他们就进行手术治疗,无论核磁共振检查是否显示有肿瘤。如果内分泌科认为“病因诊断还不明确”,他们就暂缓手术,即使MRI显示垂体有肿瘤。“因为很可能瘤子所在,并非病因所在。”

明确诊断的库欣病首选手术治疗,目前医院手术治疗的治愈率高达90%,失败的原因包括MRI未显示病灶、病灶呈侵袭生长无法全切等。未治愈的患者或治愈后复发的患者可以选择再次手术或伽玛刀治疗或药物治疗,肾上腺切除术。这种情况下,特别需要相关学科一起讨论,为每一位患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叶红英教授反复强调,“每种治疗方案都有利和弊,我们都会邀请患者和家属一起参加,让他们在被充分告知和了解的情况下,参与治疗方案的选择。”

▲右起分别是叶红英教授(内分泌科)、姚振威教授(放射科)、潘力教授(神经外科神经放射外科)、王镛斐教授(神经外科)、吴瀚峰教授(神经放射外科)。

采访札记:

叶红英教授是医院神经内分泌MDT团队的重要角色。为了采访她,小编“上天遁地”地搜索了一箩筐她的资料。闲聊起为什么学医时,叶教授为自己所在的内分泌领域代起了言。和大多数人一样,小时候对医生的感觉是又崇拜又害怕,知道他是“魔法师”,哪里有病痛,挥手一指,就能手到病除。但又害怕付出被他抓到打屁股针的代价。长大后,医生是“魔法师”的想法在学了医后不攻自破。“有些病在治疗上在医生手里能手到病除的疾病真的不多,但是内分泌科疾病却都是能治的病。不管是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还是垂体病等,医生能发挥的作用是最大的。及时而准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和良好的控制,可以让病人和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最终达到虽有病在身需要治疗,依然健康的目的。”

作为一个在内分泌领域耕耘了多年的医生,叶红英教授有一些自己的体会分享。一是在糖尿病诊疗管理中,良好有效的沟通是最大化发挥医生作用必需的。“让病人信赖你,理解你说的,然后遵从你的医嘱并真正去执行,是治疗最关键的一环。”

二是常见病里面“隐藏”着很多罕见病,需要提高警惕,及时识别。月经紊乱的女患者,表面上看似乎是功能性疾病,患者通常会选择看中医妇科进行调理。但其实造成月经紊乱的原因很多,无论是库欣综合征、泌乳素瘤、肢端肥大症和颅咽管瘤,还是甲状腺功能异常和罕见的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都有可能是“凶手”。血糖升高,可能是2型糖尿病,也可能是1型糖尿病或各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如库欣综合征、肢端肥大症、胰腺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视力减退,大部分人第一反应是就诊眼科,有的患者甚至在眼科看了两三年,最后才发现是垂体大腺瘤压迫所致。

医院内分泌科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内分泌专科之一,早在50年代就从内科独立划分出来,70、80年代受卫生部委托,成为了专门培养全国内分泌科医生的地方。

华山有所谓:头大(神经科)、皮厚(皮肤科)、手长(手外科)和内分泌功能亢进(内分泌科)之对科室不均衡之戏称。医院内分泌科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内分泌专科之一,早在50年代就从内科独立划分出来。钟学礼教授是内分泌科的开山鼻祖。曾经,在钟学礼教授的带领下,医院内分泌科为国内首次报道嗜铬细胞瘤、席汉氏综合征单位,为牵头全国第一次糖尿病流行病调查单位。科室第二位主任朱禧星教授,又为我国糖尿病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现在,科室着重于亚专科建设,现已形成特色项目鲜明的格局,其中神经内分泌疾病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两大特色发展方向已初具规模。

医院内分泌科远程培训报名进行中

课程预告

1月14日中午12:00

《常见病中的罕见内分泌疾病》

主讲人:叶红英

报名方式

长按以下







































著名白癜风医院
著名白癜风医院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