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抗菌治疗
(3)龙胆草、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其功能疏肝利胆,清热败毒,泻热通便。
4. 利胆
2. 解痉、镇痛药物治疗
卧床休息,给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忌油腻食物,严重者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补充营养、水及电解质。
5. 外科治疗
6. 中医药治疗
临床治疗
一 、症状体征
其实预防胆囊穿孔的方法有很多,要经常做一些体力活动,使全身代谢活跃起来,特别是身体较为肥胖者,要讲究饮食卫生,切忌暴饮暴食,适当节制脂肪食物。还要注意保暖,尤其是睡觉时要盖好被子,防止腹部受凉。而且当炎症出现的时候,要及时应用有效的抗菌素,可以喝一些中药,效果也是不错的。
症状、体征不典型。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近似;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但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体查,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或叩击痛;若胆囊积水,常能扪及圆形、光滑的囊性肿块。
二、 用药治疗
胆囊穿孔是胆囊的常见病,而且在腹部外科中的发病率仅仅次于阑尾炎,胆囊穿孔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其中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其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胆囊穿孔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胆囊穿孔的症状,主要有右上腹疼、恶心、呕吐和发热等情况。详细的资料请大家看下面的介绍。
1. 一般治疗
舒胆通、消炎利胆片或清肝利胆口服液口服,发作缓解后方可应用。
不少患者在进油腻晚餐后半夜发病,因高脂饮食能使胆囊加强收缩,而平卧又易于小胆石滑入并嵌顿胆囊管。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发热、恶心呕吐,但寒战少见,黄疸轻。腹部检查发现右上腹饱满,胆囊区腹肌紧张、明显压痛、反跳痛。
(1)柴胡以其专人肝胆两经、味辛苦、性微寒,对于肝气郁滞之胸胁苦满以及气血久郁之证最为合适。腑气以通为顺,通则不痛;
阿托品0.5mg或654-2 5mg肌注;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化;维生素k38-16mg,肌注;度冷丁或等美散痛等镇痛,不宜用吗啡。
临床表现
2.慢性胆囊穿孔
1.急性胆囊穿孔
(2)临证患者大便秘结,首选大黄,以攻积导滞,如能畅泻,则疼痛大减,大黄因味苦性寒,又能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实乃治疗胆囊穿孔之要药;
氨苄青霉素、环丙沙星、甲硝唑;还可选用氨基糖甙类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发生坏死、化脓、穿孔、嵌顿结石者,应及时外科手术治疗,行胆囊切除或胆囊造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