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成因非常复杂。已知的肯定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妊娠、种族、肥胖等。根据其胆固醇含量不同,分为①胆固醇结石(胆固醇含量>70%)。②胆色素结石(胆固醇含量30%)。③混合性结石(含量30-70%之间)。以胆固醇结石最常见。结石压迫引起胆囊炎性慢性穿孔,可形成胆囊肠瘘;结石对胆囊壁的长期刺激亦可诱发胆囊癌。

MR表现:

胆囊结石的MR特征表现为胆囊内见呈圆形、椭圆形小石子或聚集成堆的石榴籽状结构,T1WI、T2WI常呈低信号,边缘清楚。T2WI及MRCP上,在周围高信号胆汁衬托下,充盈缺损的结石往往能得到清晰的显示。但胆囊泥沙样结石则主要靠T2WI显示,MRCP显示不理想。MRCP结合T2WI对胆囊结石诊断的准确性高达80-90%。

讨论:

大部分胆囊结石因其形态及信号特点易于诊断,但由于结石成分复杂时信号表现多样化,对诊断造成一定困难,所以必要时可强化扫描除外肿瘤性病变,所有结石均无强化。

附Mirizzi综合症

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或胆囊管,压迫肝总管而发生的胆管梗阻综合症,分为两型Ⅰ型为单纯肝总管梗阻。Ⅱ型为形成胆囊肝总管瘘。

鉴别诊断:

胆囊结石表现不典型时亦应与胆囊息肉、腺瘤、腺肌病甚至胆囊癌鉴别,结石的特点一般各序列低信号,边界清晰,增强未见强化。而胆囊隆起性病变均有不同程度强化。

二、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胆囊结石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80-90%由胆囊结石引起胆囊管梗阻而发生的胆囊急性炎症,称结石性胆囊炎。

临床上急性结石胆囊炎女性多见。常见原因是结石嵌顿于胆囊颈或堵塞胆囊管,结石直接损伤黏膜,胆汁排出受阻,进一步浓缩,损伤黏膜,水肿甚至坏死。致病菌以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常合并厌氧菌感染。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多见于老年男性,常发生于严重创伤、手术、休克、糖尿病患者。

MR表现:

T2WI常表现为胆囊壁增厚、胆囊增大和信号强度增高、胆囊窝积液及邻居肝组织水肿。胆囊壁厚度常大于3mm,但常因胆汁淤积、胆囊内压力增加而并不显著。T1WI胆囊壁及胆囊腔常表现为显著低信号,但胆汁可因浓缩而在T1WI表现信号增高,甚至分层现象。增强胆囊壁显著强化且连续、光整。非对称性胆囊壁伴斑片状不连续强化常提示坏疽性胆囊炎。气肿性胆囊炎常由于胆囊腔或胆囊壁积气而易于诊断。

讨论:

典型临床症状结合病史和MR表现,诊断急性胆囊炎不难。急性胆囊炎伴局限性或弥漫性的腹膜炎常提示胆囊穿孔可能。胆囊穿孔亦可引起肠管肿胀与腹膜增厚、腹腔或胸腔积液。

鉴别诊断:

①低蛋白血症所致的胆囊改变:常有肝炎、肝硬化及反复的腹水,胆囊壁厚均匀,往往合并胆囊窝积液,无急性胆囊炎症状与体征。

②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可肿大,形态常不规则,壁厚较均匀,增强后不均匀强化,大部分囊壁强化程度较急性胆囊炎低。

三、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持续、反复发作的炎性过程。90%患者伴有胆囊结石。病理特点粘膜下或浆膜下纤维组织增生伴单核细胞浸润,随着炎症进展,胆囊与周围组织粘连,胆囊萎缩并失去功能。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有胆绞痛病史。

MR:

胆囊体积缩小,呈收缩状,胆囊壁多呈弥漫性增厚、不规则,厚度不超过4mm,可部分或全部钙化,增强胆囊壁轻度均匀强化,延迟扫描强化更显著,胆囊内壁光整,外壁可依程度呈不规则,甚至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临近肝实质常无异常强化。钙化胆囊壁及胆囊内结石则无强化。

讨论:

慢性胆囊炎胆囊壁弥漫性增厚,强化较均匀,且内壁光整。胆囊壁可有不同程度钙化,当全部胆囊壁钙化时称为之瓷胆囊,此时CT显示更佳。瓷胆囊患者胆囊癌的风险增加。增强上胆囊壁出现结节样强化组织,且该结节在延迟期上显示更佳时,应警惕恶性的可能。

鉴别诊断:

需要与后壁的胆囊癌鉴别。胆囊癌壁增厚显著且不规则,囊壁厚度常不超过5mm,囊壁僵硬,胆囊可变形。增强后强化开始早且有延迟强化。慢性胆囊炎不论胆囊壁呈均匀或不均匀增厚,内壁多较光滑,增强后囊壁通常为均匀缓慢强化,延长强化更明显。

四、胆囊腺肌症

胆囊腺肌病是一种相对常见的胆囊病变,发生率约5%。病因不明,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感染与结石、胆囊胆管发育异常、胆囊动力障碍与胆囊压力过高。

本病是一种由胆囊上皮增生和肌层肥厚,伴粘膜深入肌层甚至穿过肌层达浆膜面形成R-A窦为特征的良性病变。大体标本表现为胆囊壁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粘膜面不规则,可伴有慢性炎性改变及胆囊结石,切面可见胆囊壁内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腔,囊腔内充填胆汁,偶见小结石。根据其累及胆囊壁的范围分为3型:①局限型,位于胆囊底部,呈局限性隆起,最常见。②节段型,位于胆囊颈或颈体交界处的环形或半环形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③弥漫性,病变累及整个胆囊,胆囊厚达正常囊壁的3-5倍,该型最少见。临床上常无症状,由于该病常伴胆囊结石及胆囊炎,所以有类似症状。

MR:

本病呈局限或慢性胆囊壁增厚,增强后动脉期粘膜强化,门静脉期强化范围扩展,延迟后强化范围进一步扩大,浆膜强化,在增厚强化胆囊壁的衬托下,更凸显出点、囊状低信号的R-A窦。观察R-A窦对该病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R-A窦一般直径3-7mm,由于芹充填胆汁,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无强化,薄层T2WI压脂甚至优于增强扫描。MRCP中R-A窦形象呈为珍珠项链征,优于增强MR和CT。

讨论:

胆囊腺肌病是一种胆囊壁局限或弥漫增厚并R-A窦形成的特征的非炎性、非肿瘤性良性病变。

鉴别诊断:

①胆囊癌:胆囊壁局限性增厚或一侧壁增厚,特别特别是外壁不规则增厚时,应警惕胆囊癌。局限性病变增强后呈全程强化而无早期强化是支持胆囊癌诊断,弥漫性胆囊癌增强后以不均匀强化及浆膜强化为主,而胆囊腺肌病则呈粘膜增强强化。

②胆囊息肉/腺瘤:需与局限型胆囊腺肌病鉴别,但无论局部病变如何相似,临近的胆囊壁正常时均不考虑胆囊腺肌病。

③慢性胆囊炎:胆囊体积小,囊壁强化不明显。

④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胆囊囊壁有小脓肿,增强后脓肿壁强化,而胆囊腺肌病的R-A窦无强化。

五、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胆囊慢性炎,临床发病率低,以中老年多见,平均发病为44-52岁。

是局限或弥漫性的破坏性的胆囊炎症,属良性病变。发病机制可能是炎症侵犯胆囊壁,使R-A窦破裂或囊壁黏膜坏死溃疡,胆汁渗入胆囊壁内,在降解过程中产生胆固醇和磷脂,诱发组织细胞再生并吞噬其形成泡沫细胞,炎性反应又促使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及纤维母细胞增生,形成肉芽肿结节,从而形成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特有的黄色肉芽肿结构。

MR表现:

局限或弥漫性的胆囊壁增厚、局限狭窄,增强扫描可见强化,若胆囊囊壁内小脓肿,在T1WI为低信号,T2WI则为灶状高信号。

讨论: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病理上呈局限灶或弥漫性的坏死性炎性改变,可见黄色瘤样泡沫细胞、纤维瘢痕形成和蜡样质色素肉芽肿,由于其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所以仅靠影像学诊断较困难。

鉴别:

①胆囊癌:胆囊内壁不光滑,病变侵犯黏膜线,发现肝转移或淋巴转移时支持胆囊癌诊断。胆囊壁厚且病程较长,胆囊内壁光滑,黏膜线连续,胆囊壁内结节,T2WI表现为显著高信号,则支持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诊断。

②胆囊腺肌病:R-A窦充填胆汁,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无强化。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囊壁则为小脓肿,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与囊壁分界模糊,增强后小脓肿壁可强化。

六、胆囊息肉样病变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形态学名称,泛指胆囊黏膜局限性隆起或胆囊腔内隆起样病变,影像表现像似,病理可区分良恶性20余种。

MR表现:

1、胆固醇息肉常表现为胆囊内与囊壁相连的多发点状、小结节状及息肉状异常信号,增强后有强化。

2、腺瘤性息肉呈单发结节状、绒毛状或桑椹状,有蒂或呈广基底与胆囊壁相连,T1WI为低信号、T2WI为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后强化明显。

3、炎性息肉为单发或多发的广基结节,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较均匀明显强化,周围胆囊壁常增厚伴强化。胆囊息肉由于病变较小。常规MR及MRCP显示不理想。薄层、小视野及增强能提供更多信号。

讨论:

胆囊息肉样病变包括多种形态相似的病变,部分可发生癌变,需与早期胆囊癌鉴别。以下为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①直径大于1cm,②年龄大于50岁,③单发病变,④广基底,⑤息肉逐渐增大⑥合并胆结石。

鉴别:

①胆囊癌:腔内型胆囊癌易与息肉混淆,胆囊癌无蒂,广基底与胆囊壁相连,其基底部胆囊壁常见破坏。极早期胆囊癌与息肉鉴别困难。

②胆囊附壁小结石:无蒂,T1WI为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增强后无强化为

主要鉴别点。

往期16大精彩回顾

个病例解析汇总

个基础影像病例汇总

全身各部位影像数据

全身14个部位的X线解剖+摄影技巧+读片技巧

全身各部位系统解剖图解

全身各部位断层解剖图解

全身各部位报告模板(X线、CT、MR齐全)

7本经典影像书籍读书笔记

58医院经典读片汇总

个经典医学影像名家视频讲座汇总

个精品医学影像专题内容汇总

31种常见疾病的分期分型

35种影像综合征汇总

32篇专家共识,规范您的影像检查行为

75位老师求助内容汇总

影像学院篇经典内容汇总

版权声明









































白癜风什么中药可以
怎么样控制白殿疯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