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肝的胆囊窝内),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作用。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颈部连胆囊管。胆囊壁由粘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
胆囊内面以粘膜覆盖,有发达的皱襞。胆囊收缩排空时,皱襞高大而分支;胆囊充盈时,皱襞减少变矮。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细胞游离面有许多微绒毛,胞质内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较发达,顶部胞质内可见少量粘液颗粒。固有层为薄层结缔组织,有较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弹性纤维。皱壁之间的上皮常向固有层内延伸,形成深陷的粘膜窦。类似粘液腺,可分泌粘液。肌层较薄,肌纤维排列不甚规则,有斜行、环行、纵行等。外膜较厚,为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外膜表面大部覆以浆膜。
胆囊管连接胆囊,肝胆管和总胆管,胆囊通过胆管与总胆管相连,其粘膜有许多螺旋形皱襞,粘膜的单层柱状上皮内散在少量杯状细胞。固有层内有粘液腺,肌层较厚,以环行为主。
肝产生的胆汁经肝管排出,一般先在胆囊内贮存,胆囊腔的容积约40~70ml。上皮细胞吸收胆汁中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Na+),经细胞侧面的质膜转运至上皮细胞间隙内,间隙的宽度可因吸收液体的量而变化,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基膜进入固有层的血管和淋巴管内。胆囊的收缩排空受激素的调节,进食后尤其在高脂肪食物后,小肠内分泌细胞分泌胆囊收缩素,经血流至胆囊,刺激胆囊肌层收缩,排出胆汁。
生理功能
胆囊有什么功能呢?
(1)储存胆汁:
一个饥饿的人(即非消化期间),胆汁储存在胆囊内,当消化需要的时候,再由胆囊排出,所以胆囊被称为“胆汁仓库”。同时又起到缓冲胆道压力的作用。
(2)浓缩胆汁:
金黄色碱性肝胆汁中的大部分水和电解质,由胆囊黏膜吸收返回到血液,留下胆汁中有效成分储存在胆囊内,变成棕黄色或墨绿色呈弱酸性的胆囊胆汁。
(3)分泌粘液:
胆囊黏膜每天能分泌稠厚的黏液20ml,保护胆道黏膜,不受浓缩胆汁的侵蚀和溶解。
(4)排空:
进食3~5min后,食物经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产生一种激素叫缩胆囊素,使胆囊收缩,将胆囊内胆汁立即排入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排出胆汁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与胆汁一起排出体外。一般讲,进食脂肪半小时,胆囊即可排空。
胆汁功能
胆汁的作用主要是胆盐或胆汁酸的作用。胆盐或胆汁酸可作为乳化剂乳化脂肪,降低脂肪的表面张力,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于水溶液中,这样便增加了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胆汁酸还可与脂肪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酸的吸收,总之,胆汁对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胆囊的重要性,胆囊切除后,胆道内胆汁的逆流现象增多,因而胆道感染的机会也增加,空腹时胆汁也会连续进入肠道,没有食物和胃酸中和,胆汁在十二指肠蓄积,达到一定压力后逆流入胃,胆汁中的卵磷脂对胃黏膜的损害很大,会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严重时患者会现出现剑突下烧心样疼痛,呕吐胆汁和出现体重明显减轻的症状。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胆汁中的胆汁酸在肝肠循环加快,次级胆汁酸在肠道中生成增加,它们的代谢产物有较强的致癌作用,因而大肠癌的发病率会增加,所以胆囊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切为好。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胆囊里的小石头可不是一下蹦出来的。别小看它,医生说了,石头越小越机动灵活!威力越大!能引起胆管梗阻、胆绞痛和急性胆囊炎,严重的甚至发生胆囊穿孔,危及生命。近年来,胆结石发病率明显上升,我国胆结石的发病率可达7%-10%!且出现了年轻化趋势,这与大家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脱不了干系。想了解更多更科学更落地的健康知识……
请识别下图北京中科医院曝光国庆告白中科白癜风换肤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