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案撰写:唐菲
图文编辑:袁榛
责任主编:何宜荣
本例患者素有胆囊结石,未予重视。后因劳累诱发胆囊炎,服消炎利胆片疼痛缓解,但胆囊却因结石及慢性炎症进行性萎缩。赵师据患者就诊时症状,辨为胆胃不和,湿热蕴结中焦,肠道传化失利,积滞内停,胆腑石阻。治当调和胆胃,去湿热,化积滞,兼以利胆消石。方以小柴胡汤合三金汤加味治疗2月,诸症皆缓,胆囊大小恢复正常。
罗某某,女,39岁。患者年9月11日体检发现胆囊缩小(45x15mm),胆囊结石(较大者5x4mm),无明显不适,遂未予治疗。
向上滑动查看图片
两个月后(年11月9日),患者因过度劳累出现腰痛,医院服用消炎利胆片后,疼痛好转。11月13医院复查B超示: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大小(30.4x14mm);胆囊结石(较大者4x3mm),建议胆囊手术,患者拒绝,经介绍于年11月15日从合肥前来赵国荣教授处就诊。
首诊
症见:双乳房胀痛,纳差、不喜食、厌油,寐可,大便2-3次/日、质稀糊,小便调。舌红苔黄腻,脉沉偏细。
B超: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大小(30.4x14mm);胆囊结石(较大者4x3mm)
处方:小柴胡汤合三金汤加味
柴胡5g黄芩10g法半夏10g
西洋参3g白术15g茵陈10g
黑栀子5g槟榔10g炒山楂10g
连翘10g金钱草15g海金砂10g
鸡内金15g甘草5g生姜三片
大枣一枚
x21剂
二诊
服药后乳房胀痛消失,纳转佳,大便1次/日,成形。现停药半月,大便复现异常,2-3次/日,质稀糊,余正常。舌红苔黄稍腻,脉稍沉。
B超:胆囊大小(45x17x23mm);胆囊结石(较大者5x4mm)。
效不更方,前方去白术加枳实、厚朴各10g,21剂,每剂水煎煮两次,分两次服完。
三诊
无特殊不适,纳寐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稍沉。
B超:胆囊大小(46x21x28mm);胆囊结石(较大者5x5mm)。
处方:小柴胡汤合三金汤加味
柴胡5g黄芩10g法半夏10g
西洋参5g麦冬10g炒山楂10g
槟榔10g枳实10g厚朴10g
金钱草15g海金砂10g鸡内金15g
甘草5g生姜三片大枣五枚
x15剂
赵师嘱患者:胆囊萎缩已恢复正常,继续巩固治疗半月即可停药,胆囊结石后续可改丸剂治疗,若无特殊不适,也可暂不治疗,每半年复查一次B超,出现进行性增大再行治疗。
按:
该患者素有胆囊结石病史,未予重视。后因劳累诱发胆囊炎,虽服消炎利胆片疼痛可缓解,但胆囊却因结石及慢性炎症进行性萎缩。
赵师据患者就诊时乳房胀痛,纳差、不喜食、厌油,大便稀溏,舌红苔黄腻等,辨为胆胃不和,湿热蕴结中焦,肠道传化失利,积滞内停,胆腑石阻。故治当调和胆胃,去湿热,化积滞,兼以利胆消石。
方以小柴胡汤调和胆胃以畅枢机,使胆经舒、胆腑利、胃能腐熟和降;配以茵陈、槟榔、山楂等,清化湿热、导滞去积,既有利于促进胆汁生成及排泄,也有利于肠道传化之职的恢复;再合“三金”利胆消石,改善胆腑功能。服药后诸症皆缓,少阳枢机得利,脾胃运化得复。B超示胆囊大小恢复正常,由30.4x14mm恢复至46x21x28mm。续用原方加减15剂以巩固疗效。
传承—中医学术
交流—临床经验
创新—衷中参西
长按识别